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5436 浏览:170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笔者着眼于小学生的持续进展的需要,根据儿童在小学阶段发现能力的进展特点,恰当公道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功能,运用信息技术的双向性、交互性,探讨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对策。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一些电教手段。
本文以《月光启蒙》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审美境界、调动学生情感、拓展课程资源”这几方面进行阐述。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则为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结合课文特点,制作了集音频、视频、图像、动画于一体的CAI课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打开《月光启蒙》课件,一幅农家小园映入眼帘,在舒适舒缓的音乐中,展现出一幅幅令人动容的画面:小作者依偎在母亲怀里,天上星星在眨着眼睛,洁白的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母亲正在给作者唱童谣、讲故事。这些镜头深深感动着学生,使他们感到了自然是美的,母爱是伟大的,和谐是美的。接着教师轻轻点击鼠标,一首首童谣、歌谣出现在大屏幕上:“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老师清唱其中的一首)这一首首布满哲理的童谣,不仅仅是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浓厚的母子亲情,感受“我”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因景生情,因情入理,很好地调整了学习状态。

二、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审美境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师:你们听,母亲的歌声以竹篱小院里传了出来。
(点击“农家月夜”)随着动画的播放,母亲动听的歌声传了出来。
师: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呢?你能打个比方说说母亲的歌声像什么吗?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是紧密相连的。这里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捉住文本的“美点”——“芳香的音韵”通过想象课文情境,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的品读,引燃学生的情感点,成为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情感,内化语言的情感纽带。让学生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理性思索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只有富有情感、关注生命的语文教学才是鲜活的,才是学生所乐意接受的。
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有独特的感悟,融入情感。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语言、眼神、动作等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布满的我”,在教师的情感的带动下,学生们也会很快进入角色。
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例如在《月光启蒙》一课教学中,当学生为母亲的精神深深震撼时,巧妙地设计说话或写话练习,让他们体悟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所在。

四、运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在教学《月光启蒙》前,首先布置每个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母爱的图片或一些童谣、歌谣,上课时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课余时间搜集的图片,这些图片和歌谣有的是学生在网上查到的,有的是在报纸、杂志上找到的,鲜活的内容既可以再一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索,又丰富了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拓展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纵能力

这节课是以学生练笔作为结束的,为了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我在课件上设计了一道填空:“母亲啊,感谢您__________”静默几分钟后,孩子们埋下头去,有的紧锁眉头,有的轻击键盘,有的拭着眼角……
在悠悠的音乐声中,一个孩子站起来放声朗读,接下去又是一个,又一个……
母亲啊,感谢您,是您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
母亲啊,感谢您,是您给了我一个个温馨宁静的夜晚;
母亲啊,感谢您,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为我开启诗歌的大门;
母亲啊,感谢您……
总之,在《月光启蒙》的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介入意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人文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使语文课堂布满了勃勃生机。
(责编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