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审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3085 浏览:80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党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以情的方式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引领学员深入文本体验文学作品的情感美。
关键词:大学语文审美教育党校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2-0197-02
现行党校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荟萃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佳作,大多是经过期间筛选的传统名篇,有良好的文学基础和人文内涵,以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涵着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文化意蕴,具有更强烈的教育感化作用。而党校学员学习大学语文,更应该凸显其人文性,把对党校学员的审美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
1党校的大学语文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党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这首先是党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决定的。对党校学员的语文教学,其根本目的不在于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是在于对学员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情感教育活动,它既作用于人的理智,又影响着人的感情,对于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完美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创造力。审美教育具有其他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它不同与具有显性政治倾向的思想政治化教育,也不同于具有鲜明功利性的业务知识性教育,是一种超功利的教育。它的特点是以塑造人的心灵美着手,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所以美是沟通道德和知识的桥梁,它能以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因而党校的大学语文教学理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价值取向。其次是由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特质所决定的。大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于党校学员而言,固然不能忽视语文的工具性,但相比之下更应注重其人文性。而人文性特质与审美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语文的审美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语文特有的人文性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再以党校学员的特点来看,他们来自工作岗位,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职务,他们比起在校学生来说有着更多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和个性,也有更多的社会生活阅历和经验,因而党校的大学语文不能仅仅是按照社会进展的需要来进行教育,而且更要考虑党校学员自身的特点,主要的不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基础练习,而是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员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鉴赏,以而培养和提高对美的感受力、欣赏力和创造力,以便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去开拓事业。
2以情是实现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笼统说来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专业的文学阅读教学,在浅析文学作品时更多的是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定位出发,以时代背景、社会思潮、作家生同等方面入手,通过前后左右的纵横比较,考察它对前代文学的继续和进展,对后来文学的影响和作用,会有很多的理性思维。而党校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属于非专业文学作品教学,它在浅析作品时,更多的是只注重文本,注重个人在阅读时的审美情趣,夸大以阅读主体的内心感受出发去品味作品。引领学员浅析作品的目的主要就在于找出作者与读者心灵之间的契合点,沟通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布满,“深入作品”并“进入角色”,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文学作品所留下的“空缺状态”,通过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让学员在教师的忘情教学中获得心灵上的感悟,获得审美教育。此时教师语言的抑扬抑扬,教师表情的喜怒哀乐,教师动作的起承转合等等都可以成为的渲泄点,都是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员审美能力强有力的方式。首先,通过对教材名篇的审美情感浅析,培养学员健康的人格,这是实现党校大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方面。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景物和谐的融合统一。所以,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或所刻画的人物往往都渗透着作者主观的思想寄托,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引导学员通过表象去感受作者的内心。如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所塑造的英俊、潇洒的将军菲比斯与丑陋不堪的卡西莫多形成鲜明的比较,这种比较既包含外表,又涵盖内心。俊美的将军让吉普赛女郎喜爱,也会让很多读者向往,而作者恰恰要批判这种华美包装下的狡诈、自私与虚伪,而在卡西莫多丑陋的面孔中,却饱含着作者对纯真、善良的赞美和向往。引领学员阅读浅析作品,就要他们真切地把握作者的这种积极情感。
3深入文本体验情感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大学语文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绚丽多彩的自然美,人情美,生活美: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我们可以以中发现清新、空灵的自然之美;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雄浑壮阔苍凉之美;在“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哀怨,缠绵之美。这里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也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悲怆;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无论是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还是宗璞的《哭小弟》,无论是怀念老母还是追悼亡妻,无论是对故乡风物的依恋,还是对挚友离别的感伤,流溢出的都是股股真情挚爱,带给人的都是阵阵心灵的颤动。入选大学语文的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的审美内容千姿百态,但都是以情感为核心的,都会激起学员对美的思索,启发他们自觉地去欣赏美,勇敢地追求美,科学地创造美,使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美,越来越和谐。
党校学员是成年人,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积淀,他们在审美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渗透自己的情感,以而形成个性化的解读。阅读活动就是人与文本的对话,也是人与自身的对话,其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十分的丰富和细腻。文学作品所天生的形象性与整体性,是很难用具体有限的语言来将其清楚地描述的,所以,教师应尽量避免简单机械地归纳作品大意,要尊重学员自己的感悟与理解。我们要提倡个性化的解读和审美,但是要防止对作品的肤浅理解,要引领学员深入文本,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在心灵的层面上沟通起来,注重文本体验,这才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党校大学语文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要让学员建立起积极的审美情感,自觉地去欣赏、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并能够以文本回归现实生活,辨别生活中的妍媸,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和人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和工作。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学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王方.论大学语文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3).
[3]成英丽.《大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安康学院学报,2008,(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