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学评价 推动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8349 浏览:328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规范教学评价机制,公平公道地进行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学论文课堂教学。
近几年,学校为了适应教育革新教学论文形势,课堂教学推出了“四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以“疑”为主轴,很好地推进了学校的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又推出了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量化标准,使之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很好的依据,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谈谈我的看法。
语文教学评价有很多标准: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策略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语文教学的评价既要有量化的、静态的标准,当然还应有动态的标准,千万不能因那些评价框框而扼杀了语文教学的活力。我以为,语文教学评价还有着着不容忽视的动态标准,那就是“三看”。
1 看教学的切入点。上好一堂语文课,多方面的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切入得好,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突出课堂上的重难点,带动整个课堂;相反,切入得不好,也可能与该堂课的主题根本就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就不可能很好地推动课堂教学进程,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影响到教师的形象。如在教《荷塘月色》一课时,假如教师捉住了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去切入,这样就很好地捉住了赏景时的心理去探讨;再比如教学屈原的《离骚》时,如能以背景切入,可以很好地去理解屈原的精神品质。我以为,这样的课堂切入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值得肯定。
2 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最能体现教师钻研教材的深浅度、处理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学水平,是体现教师聪明的活动。在教学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它可能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如《伶官传序》一文,经过教者思索、整合,找到了文章的一大亮点,那就是文章中出现的几个警句和对称句,即“虽曰天命,难道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教者就利用这几个警句来完成整个教学设计,首先设计这样几个不足:①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然而由盛至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②呼应论点的结论是什么?③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多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这件史实,他要人们记取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通过这几个不足的设计,既引出了上述的几个名句,学生掌握了这几个句子,又很好地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整节课的框架结构也已形成。因此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课堂教学设计是多方面的,有整体的,也有部分的,教师教学时注重在关键字上作一些点染,如适当停顿、延长字音等,以产生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效果,让人回味无穷,有种美的享受。如对李白《将进酒》结尾句的处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一层是写诗人要将一切昂贵之物“换美酒”,狂放到了极点,这是诗人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体现,是全诗抒怀的。教者在对这一层作示范朗读时,前三句快读,至“与尔同销万古愁”时,前两字一顿,语速变慢,并用略带夸张的语调读了最后三个字,“古”“愁”之后声音延长,这样既显示了诗人飘逸的风格,又给听者以感染,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3 看引导激活思维。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课堂上应能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思索能力。假如用机械的教育策略,让一堂课死气沉沉、波涛不兴,那节课一定是不成功的。所以要评价一节课,更重要是看它有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索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索的习惯。朱绍禹先生以为语文教学是语言练习,更是思维练习,思维练习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问法”是最能唤起学生留意,启发学生思维的。那么对一节课的评价就要看这位老师是否提了思索性强且让学生可操纵的不足。一位老师在教《项脊轩志》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不足:文章写了哪些“喜”情内容?学生可能看起来又好答又无以下“口”,妙在这位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自己的任务,在那儿等学生去完成一切,而是接下来出示了一个幻灯表格,栏目为“意象”、“特点词”、“抒何情”、“情何来”,在老师这样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很有头绪去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完成表格。这样一节课,教学的目的性很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
教学评价要客观,但不是拿死板的标准去对照,去束缚教师,如这样的话,讲台下面只会是“死海一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体现在教师对于教材的切入与开掘,体现在教师课堂上的精心设计上,体现在教师各自的创造力上。语文教材作为一种静止的“产品”,只有在教师富于创造性实践中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