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情感教学“披情入文”与“披文入情”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9725 浏览:353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就职校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浅析,以营造情感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等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对策。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4-0100-02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高度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增强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一方面,中职语文教学新课程中教材选编的内容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往往集自然美、人情美、思想美与道德美于一体。另一方面,中职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根据其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职责。因此,语文教学借助学生主体情感的高度激发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对策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切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利用公道的策略与资源,来开展符合情感发生进展规律的情感教学,以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披情入文”

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而形成文章,所以,“披情作文”是作家创作的心理过程。现代教学观以为,学习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作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创作过程,披情入文,对文本“同情同构”,会充分激发学生情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创设情境,通过导语传情、以情带情、结语等策略,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为学生融入课文的浅析和理解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审美感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1.导语传情。教师要善于运用一节课的开头做文章。好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深挖教材情感因素,认真探讨课文的感彩与表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记忆。比如,笔者在讲授必修2中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这一课时,设置了这样的导语:“思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道是‘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人亲’,思乡之情一直在人们心头盘旋。马致远的一曲《天净沙·秋思》写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无尽乡愁,响彻古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抒写出了游离于祖国怀抱的海峡彼岸的人们的心声。乡愁就像一首饱含深情的老歌,愈唱愈难忘,那旋律一直在人们脑际回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香港当代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让我们认真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吧!”这样的导语很轻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进入有情阅读,以而提高课堂效率。
2.以情带情。优秀的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地范读,精辟透彻地阐析,绘声绘色地描述,洋溢地即兴演讲,做到以情带情,使学生身临其境,备受感染。如在朗读《将进酒》的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笔者把前一句用高昂的语调铿锵有力地朗诵出来,体现出一种时空跨越、潮流不可逆转的气势,后一句适当放慢速度,尤其“暮成雪”三个音节要语调低沉,语气凝滞,体现出对人生之短暂、渺小的慨叹。这样的有情朗诵,充分带动了学生,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强烈而正确的情感体验。
3.结语。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关键时刻忽然停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既是卖关子,也是设置悬念,引发听众对下情的期待。中职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要求很高,如何把握课堂结尾,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的做法对语文教学工作应有所启发。教师要有精心设计结语意识与能力,用精妙简洁的语言再掀情感波涛,令学生余味无穷,似断非断,欲罢不能,激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强烈期待与兴趣。

二、开放课堂,融入生活,让学生“体情入文”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化成了一种走势,职业教育尤其如此。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就更加有“体情入文”的必要。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职业工作的严谨规范,让学生用学习与职业的角度去审视社会与自然,去品尝生活滋味,去丰富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活与职业氛围,经常性联系生活与实践进行教学,高度重视学生实践经验与感情经历积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与价值,让他们“体情”以“入文”,激发职业情感,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充分培养职业能力。
例如,笔者在汽修专业班讲授《南洲六月荔枝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策略,练习学生有条理地向别人先容某种事物,特意带了一些荔枝到课堂上,请部分学生用所学知识向同学有条不紊地先容手中的荔枝,很自然体味到文章由表及里、主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可贵。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观察汽车发动机,要求学生用刚学到的说明策略先容说明,学生兴趣盎然。这种生活化、职业化的开放性课堂有效激发起学生的职业感情,满足了学生的实证,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

三、深入挖掘,仔细玩索,让学生“披文入情”

作者生活于特定的时代,整体的社会氛围,独特的人生经历,当时的情绪心态,自然会表述在文字之上,投射于文章之中。披文以入情,是捧读文学作品时,学生在教师的策略与观念引导与自己已有的审美经验关照下,对文本深入感受玩索,尽力还原作者情感,充分体验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思想美与道德美等的审美过程。现今的语文课程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起着启蒙学生精神知己的作用。中职语文教材在培育生命意识、积聚知识与经验、修养人文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情节、情感、思想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与玩索,深入地感悟人文内涵,体验人类的丰富情感,以而获得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三维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例如,笔者在教的《沁园春·长沙》一文,在理解“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通过诵读体验,感受语言内蕴的强烈情感;通过“景”与“情”的联系思索,感受当时革命运动的恢宏气象;通过联系背景,感受作者的伟大理想;通过类比同期革命家,比较自己,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通过体察上下文语境,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这个教学实践,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充分激发出了爱国爱民的美好情怀与奋发有为的坚定信念。

四、广泛涉猎,提高素养,培养学生“披文入情”的能力

众所周知,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是一个人具有良好审美情趣与审美感受能力的条件。所以,除了让学生接受文学熏陶外,还要鼓励他们广泛阅读文学以外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人文与科学等)活动。例如,运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阅读、鉴赏、评论、字画等练习,对中华文化形成整体印象,增进爱国爱业的情感。这样,学生在书籍的修养下,在活动的体验中,不断丰富人文与科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文章会更有感受玩索的能力,在广阔的视野下,职业的视角下“披文入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丽萍.浅谈中职语文中的情感教学[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09).
[2]唐伶俐.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职业,2008,(3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