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16071 浏览:708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制约着教学内容,学生了无兴趣,课堂枯燥乏味。本文按照新语文课程标准,以语文教学的基础要素出发,集中阐述了语文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鞋”、“新法”、“新路”的三维教学策略,为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为语文教学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金光大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三维策略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倍受非议。“少慢差费”是语文教学情况教学论文的形象描述,“误尽苍生”让广大语文教师无法抬头。虽说这样评价语文教学有失公允,但扪心自问,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又教给学生什么了?无非是应试技艺教学论文,无非是排挤浅析,诸如此类,这难道都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过错?这样说恐怕也过于偏激。客观地说,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喋喋不休地大讨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作用争论,都影响和制约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拂面春风。它切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肯綮,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三维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打破学科中心论,夸大语文的综合性,重视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可以说,高中语文新课标为走好提高中学语文效益之路提供了一双新鞋。
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新课标这双新鞋新在何处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新课标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更为科学和全面。课程标以新的视角出发,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策略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将之列为语文课程追求的目标,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又体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这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策略”,是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也是极富创意的。现代教育学论以为,各门学科都必须摆脱唯知主义框框,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策略的和谐统一。这也正是语文新课标力求达到的目标。
新课标夸大学习方式的多元性,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广阔的远景。变单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和操纵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又一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现代教育论以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新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革新教学论文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新课标提出了课程内容开放性的主张,打破学科中心论,夸大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标又一新处。这一观点的提出,大大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新课标在夸大“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同时,还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的主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是过去语文教学大纲以未涉及的领域。这一主张的提出,进一步拓宽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空间,为转变长期以来分科教学形成的知识隔断局面,强化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开放而富有革新教学论文活力的课程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策略,走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语文教学之路。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策略的多样化。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策略,形成一套固定的方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切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的局面,这必将导致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语文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进展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学策略的双边性。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联系是同等的对话联系,即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是教师导学生演,更不是教师尊学生卑,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同等的联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策略应突出教法和学法。教学策略不仅要探讨教法,更应该探讨学法,并要把探讨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联系,教师要以“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出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下应努力寻找最优化的语文教学策略。新课标夸大语文课程的生活化、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等,这使得语文课程的结构更加公道并趋于优化。但是仅有课程的趋优化,没有教学策略的最优性,要做到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不通的。对教师来说,要选择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策略和手段;对学生来说,要在学习中公道地自我组织、自我砥砺、自我检查。一句话,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进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策略,重视学生的负担公道施加。
有了新鞋,用了新法,但必须走新路。新的语文教学之路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中庸之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其本特点。”可见走“中庸之道”是新课标为我们指明的金光大道。

语文与语言文字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工具性决定的,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内容的外在体现形式。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习使用语言这一交流思想工具的过程,以语文学科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工具,以这一角度出发,语文学科亦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教育的良性进展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为学生的终身进展打牢基础。
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语文人文性的外在体现。教学过程中,要提倡革新教学论文思维,在对某个不足解答时不采取“”策略,留意培养学生解决目前不足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足的判定能力,以及解决这些不足的探讨能力,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语文的“人文性”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这一个新时代话题上。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类自己的关怀。要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习惯。突出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中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可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
总之,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要素,集中而又具体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的进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学论文,直接关照着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说“新鞋”、“新法”、“新路”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为此,探讨语文教学的新策略,探求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彭春霞.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革新教学论文[J].云梦学刊,2008,7:121-122
[2]李振飞,李厚芳.新课程《孟浩然》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7,5:39-4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