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让学生语言与思维协同进展(上)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32175 浏览:1463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进展,也关注学生思维的进展,还十分夸大语言与思维协同进展,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进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进展思维能力”。切实落实这两个目标,或许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一、语文教学应着力进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为核心,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线,教师应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语言学习情境,在丰富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进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夯实语文基础

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素养。新课程背景下,不追求系统的语文知识的传授,但语文教师心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坐标,根据年级的特点,结合相关课文资源,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天永日久的积累。比如,对字词识写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低年级的重要任务,中高年级教学中也要不断巩固强化,引导学生探究识字写字的规律,练习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并逐步提高写字的速度。再如,字词的理解,教师应力避机械生硬地解说定义,死记硬背字典词语条目,而应培养学生结合具体语境或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生字生语必须依据文本,寻求那个字语的确切作用;又必须依据与本文相类和不相类的若干例子,发现那个字语的正当用法。”叶老夸大在语境及运用中理解词语,学与用相结合,如此练习,学生的语文基础才得以夯实。又如朗读能力的培养,低年级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按词语、词组为单位朗读,不一字一顿地读,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形成较为顺畅的语流;中高年级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能基于文本情感及自己的体悟,动情诵读,真正具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2.丰厚语言储备

语言积累既是一个过程,是汉字、词语、名言警句、名段名篇等语言材料、语言表达范式和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聚集、贮存的过程,是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的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是语言聚集、储存的结果。如同银行里的储蓄,仓库里的储备等,需要用时随时可提取、调用。语言积累是形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没有丰厚的语言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培养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积累语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时时留心、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1)发挥教材的范式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这些课文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包含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知识,典范精粹的语言及表达能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范例。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好教材的范式作用,教师应善于以教材中发现、挖掘语言资源:课文中出色优美的描写语段,运用独到而又传神的修辞手法,典范的句式,甚至运用精当的一个成语、一个字词、一个标点……教师对语言有适度的敏感,就能沙里淘金,寻找到丰富的适合学生积累的语言资源,并进行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语言积累的平台。如《荷花》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两句中,“挨挨挤挤”与“冒”两个词用得极为精当,极为传神地描绘出荷叶的碧绿、密集、茂盛及荷花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往上生长的状态。再如《燕子》一文,“一身黝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段文字用白描手法,“一身”“一对”等寥寥几语,勾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的形态。而“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作者用一个绝妙的比喻写出燕子停歇于电线上的静态美,“几痕”一词写出远望电线似有若无的情景,用词极为精妙。
假如教师在备课中能关注这些语言资源,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想象,反复吟诵,美好的形象尤其是精美的语言,定能深深烙印在学生心田。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需留意瞻前顾后,前后勾连,帮助学生在新情境中激活已积累过的词语,深化记忆,巩固积累效果。有位教师执教《小动物过冬》一文,当讲到蜜蜂储存食品过冬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忆曾经了解过的储粮过冬的动物,并由其行为引导学生回想曾学过的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在这一学习情境中激活已知并巩固已有积累,再出示“未雨绸缪”,帮助学生组块记忆成语,提高语言积累效益。
(2)凭借课堂的鲜活情境
语文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并不主要是靠讲授获得的,而是靠天永日久潜移默化的熏染。师生课堂学习情境是一个极好的语言学习与积累的资源。教师应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尽量避免随意性,力求自然、凝练、优美,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成为学生的第二本教科书。笔者教学《如梦令》,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有意识锤炼自己的语言,学生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溪亭日暮”图后,我以“你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绚烂缤纷的夕照图,不禁感叹‘夕阳无穷好’”一句作评价;学生想象“藕花深处”的景象之后,我又以“通过你们的想象,我看到了碧叶红花相映衬、清香流转的藕花深处图”来小结,接着以“误入藕花深处,是一次意外,一次美丽的意外,一份意外的美丽”作理解上的提升;而在学生想象了“一滩鸥鹭”图后,我又以“惊起一滩鸥鹭,是又一次意外,一次意外的惊喜”一句话与前文学习理解相呼应,深化学生对词所描绘意境的体悟。上述这些语言,是教师基于课堂情境自然道出的,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沉醉溪亭日暮的喜悦,误入藕花深处后的喜出望外及惊起一滩鸥鹭后的大喜过望,而在自然、真切的对话中,教师优美、凝练的语言也一定深入学生心田,美化了学生头脑中的词境,更积淀了优美的语言。
(3)挖掘生活的丰富资源
叶老曾说:“唯有以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人际交往等都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极好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倾听、观察与学习,让生活成为学习、积累语言的源头活水。
常言道“厚积薄发”,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即一定的“量变”终极会产生“质变”。我们平时所说的“文思如涌”“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等出众的语文素养都应源于丰厚的语言积累。

3.积淀语感经验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练习,最要紧是练习语感”“多读作品,多练习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1)朗读吟诵培养语感
朗读吟诵是练习、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专心朗读吟诵。首先要入境朗读,边读边想象,进入语言描绘的情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入其境,读中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语言的韵味,感受语言的旨趣。假如我们的学生在朗读“优美”一词时,眼前能浮现平缓的山丘、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等画面,那就说明这个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了。其次,引导学生入情朗读,依据对文章的了解与感受,读出应有的高低、强弱、缓急,以抑扬抑扬的诵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传达出来。假如我们的学生把“波涛壮阔”读得“水平如镜”,说明他(她)尚未体味词语意思,尚不具备良好的语感。相反,假如能读出壮阔的气势,那就说明他(她)对语言有了较为敏锐的感受力。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