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4088 浏览:125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进入课文中所设置的艺术情境,并以情,悟情明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正确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情思审美能力呢?

一、以情,通过阅读提高审美能力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友,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就是若使学生有所学,首先就要以文章中把握作者之情。语文教材可以说篇篇都是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这就应通过挖掘作者之情以激发学生之情。要求教师努力把文中作者深层情感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披文以入情,使他们在阅读中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如《荷塘月色》的教学中,通过动情入境的阅读,使学生眼前出现清幽美妙的图画,感受到作者文中渗透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作者通过赞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讴歌月亮洁净洁白所寄予的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情怀,以文章的情来激发学生的情,要像作者那样热爱祖国的一切、祖国的美,要像作者那样痛恨黑暗社会,做一个正直的人。
作为供学习的课文,又都是作家有感而发,经过审美体验所完成的创造美的结晶,因此具有美的价值。所以学生在领会文章情感的同时,与作者情思相沟通和交流,以而受到美的教育的熏陶。
如《荷花淀》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在学生中作充分铺垫和准备。即可用较短的散文《听潮》作示范,诠释怎样理解课文和把握语感,先容各种朗读策略,然后把全文分段,找几名同学分别领读,教师以旁边加以指导说明,引导学生向正确读法靠拢。这样,通过正确的阅读,学生的情感便会渐渐融于课文之中,以而激活他们的情感感受。由于反复咀嚼和感受,加上教师的适度指点,学生不仅能耳熟能详地讲出文中人物性格特点,而且能感受课文中人物身上的情美和气质美,并被其中的情感气力深深感动,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必然会提高。

二、悟情明理,通过浅析提高审美的鉴赏力

成功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蕴涵哲理,理寓于情之中,但假如不经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熟悉易浮于表面,而不能以直接的感知达到理性的顿悟。为此,语文就要在感知形象基础上,以中感悟出生活的哲理。
如《滕王阁序》的学习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胸怀,提高思想熟悉,使学生与王勃在情感上产生互动和共鸣,这样学生的心境开阔了,对大自然小自我,先天下的哲理有了一定的感受,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得到美的享受。
成功的语文教学也不能只停滞在感悟和直觉的简单层面上,更要留意培养学生透过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美去把握内容美和思想美的审美鉴赏力。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单纯抽象出狭隘枯燥的词语,把鲜活的主题思想概括成僵死的条文,尽管学生背得烂熟于心却远不能理解和熟悉其中的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应以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入手,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体味赏析课文中美的东西。

三、通过领悟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假如说学生审美感受和鉴赏力的培养可以借助学科课堂进行的话,那么他们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就要取决于审美主体能否到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中,手脑并用地进行更深层次的感悟。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文艺欣赏、评论、创作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留意在审美实践中开发他们创造美的潜力,并把开阔学生语文知识视野与提高学生审美实践结合起来,由于有了生活感受和对语文知识作基础,对模范人物的模仿写作,办手抄报等活动,学生都能克服华而不实或无病的毛病,留意美的体现、美的创造,这样才能写出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奇的好文章,办出一期期书写秀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审美创造能力就能够有所提高。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思审美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感知美的形象,体味美的意境,领略美的语言,鉴赏美的形式,培养美的创造力,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人性主义情感,以及亲情友情等对真善美的渴求。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值得探讨的新课题,我们只有正确熟悉其重要地位,才能够把情思审美教育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南校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