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论高职院校软件技术课程系统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23946 浏览:1074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课程系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是高职教育方针、学校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思路的,它是专业建设的和难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设置和优化课程系统,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具有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词:课程系统;软件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81-01
课程系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是高职教育方针、学校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思路的,它是专业建设的和难点。如何设置与优化课程系统,如何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人才,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内容系统,人才培养方式的落脚点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是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课程系统,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现行专业课程系统已暴露出与弊端,不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广东科技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这几年的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经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所应有的核心能力,课程系统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解决理由的途径。

一、高职软件人才的需求及目前状况

我国软件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是华南地区,这一现象变得更为。体现在:一是数量短缺。二是软件人才结构不。经过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调查,软件高级人才需求占5%~10%,软件工程师需求占30%左右,程序员却占60%。市场占数的普通的程序员。,软件行业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体现在高端人才技术不高,低端人才偏少,导致大批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无用武之地”,而软件开发公司却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理由,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不对接,学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企业的,这一矛盾已深深制约着我国软件产业高速进展的瓶颈。如何培养软件技能型人才在课程系统等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已学校和社会十分的理由。

二、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有着的理由

1.软件人才的定位明确。高职院校将软件人才的培养定位在“软件蓝领”上,但在实际的培养中仍很模糊,并形成准确定位。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向本科看齐,传统的学术教育方式,致使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有论述、无实践,技术运用能力;另倾向是考虑教育的层次性、滞后性,不分辨市场的真实性和饱和度。
2.人才培养方式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高职院校的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仍然突破学科教育系统,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太多的变化。模块化教学,也将不同的课程拼凑一起,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强调遵循知识系统的衔接性,过分学生的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材生产实际,教学内容陈旧。高职软件专业在办学上沿袭了传统的封闭式办学方式,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已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进展,教学案例、项目很少运用软件新技术,与生产实际的度低,以而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解决实际理由。另外在实践技能培养上,很少涉及到文档规范、安全意识、团队意识、职业性法律法规等的教学。

三、软件技术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定位

对各类软件企业的调研,软件企业对人才层次、就业岗位、工作能力等有了新的认识。在浅析企业岗位和组织结构的上,基于软件开发的工作确定软件专业技能型人才岗位,确定其岗位能力。
1.软件技能型人才培养及规格。专业培养是立足东莞,服务广东,面向华南,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熟练掌握一至两门开发语言,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检测的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理由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的就岗位是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维护。

四、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系统的构建

1.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系统的指导原则。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系统,要遵循六个原则:
一是要瞄准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二是要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的培养是高素质技能型,要以能力为本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课程建设要增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的课长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要求,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四是实行专兼的专业教学团队;五是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积极探讨校企组合、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新方式,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六是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的实训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课程标准的媒介,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2.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系统结构。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在这几年的进展历程中,不断深化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并已了成效,学生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达95%,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了显著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了企业的认可;近三年来参加各类软件设计大赛了级奖项3人次,省级奖项30人次;专业教师在专业上了很大地提高,发表多篇教育教改论文,出版工学教材多部,探讨出一套高职教育规律,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作岗位所应有的核心能力,构建课程系统,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的办学思路。
文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王凤基,对我国高职课程系统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浅析与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J].高教探讨,201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