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联姻语文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3418 浏览:1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策略的运用,相当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策略中的读、思相联系。就会提炼出读思联姻的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要做到读思相连,互相照应。
关键词:读思联姻;朗读;反思;
作者先容:赵多(1988-),女,羌族,四川汶川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201学生。探讨方向为中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142-01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存的学科,与语言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熟悉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聪明,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朗读。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是注重于感性的读,还是理性的思呢?在大语文教学法的影响下,我们应该做到“读思联姻”的策略,以读为契机,以思为动力,更好的领悟和把握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
就目前而言,在中小学进行语文教学期间,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朗读和阅读的成分偏少,甚至没有。学生的定位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录音机”,以学生为主体的格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依然难以展开。要让一节语文课变得更有效,学生们能对语文教学产生兴趣,应在朗读上下工夫。首先,在老师范读文章的过程中,应根据所读课文的性质,配上不同的背景音乐,比如在诗歌朗诵中根据年代的不同,古体诗配以婉转的中国古典民乐,现代诗配以优美的钢琴曲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情境,对理解和感悟课文有着重要的效果。老师的范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能引导学生读出同样的效果,这是一种美的境界和美的享受。而这种对于美的感受,不是通过老师生涩的讲解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听读的过程自己感悟的,相信这种感悟能更深层次的加深学生对文中美的理解。其次,在中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运专心倾听,当学生的朗读正确、流利、并富有感情,那么就证实了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正确把握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重现,这是一种再创造,并且将作品赋以了生命,是对文本有了自我感悟的综合体现。最后,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恰到好处的把握文章的情感,以读化境的揣摩作者的内心独白。师生共读的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布满生机、布满情趣、布满灵性的语文课堂。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以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学生去品味,而朗读这个恰好能够激发学生的潜意识情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品味课文。所以,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读。
语文教学策略除了“以读为首”之外,思也是很重要的。所谓“思”,应该是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思索与教学的反思。关于阅读思索,应把握住文章的思想内容,以文章的内容,进一步思索并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字里行间,和文章的成文背景,思索作者所写文章的目的。并在读的过程当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水平,以此达到“顿悟”,以而获得思索方面的升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随着学生实际学情的变化而变化,及时认真回顾教学内容,浅析、总结、反思,无疑将使教师更为深刻地理解教材、理解学生,使语文课堂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学反思,不仅是语文教学设计(实施)的必要补充,而且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好办法,更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当然,对于阅读的思索和教学反思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学生也应该在一堂语文课结束后,也积极对这堂课进行思索,对文本解读进行思索,并以反思中明确这堂语文课带给自己的收获及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己正确把握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轨迹,并能更好地对知识的遗漏和获取进行查漏补缺。
当然,为了更好地把握住语文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最好做到“读思联姻”,以读带思,以思解读。实在,在语文教学策略中,我们不能单独的将读与思分开来看,一方面,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加大了学生的广度和宽度,老师的解读相应是以引导和提示为主,对于文本的真正解读还是得靠学生的多读和自悟。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真正的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读透文本。学生一旦走进文本就能引起自身对课文的兴趣和感情,在精神上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感。爱屋及乌,爱上作品,就会在种种阅读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所谓“熟读于口,烂熟于心”。另一方面,再进一步,作为教师,还要再引导他们走出课本。一切以情感入手,以感情到理智,以感性到理性,以现象到本质,对各种文章进行“鉴别”。鉴别就是判定和评价。而能够判定和评价,就是一种收获,就是知其当然也知其所以然,就是进入了规律的档次,就是一种能力。
判定和评价源于动脑思索,所以读还要与思联姻,身心领会,在思中读,以读中思,二者相互印证,相互照应,方能做到读有所得,思有所用。如大学问家朱熹所说:“熟读精思”。反之,假如只重视机械的读,这样的学生就是所谓的“录音机”这种做法就势必会造成死记硬背,对文本的理解毫无用处,这样的读,读的再多也是无益的。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做到读思联姻的教授语文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