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有效语文课堂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28666 浏览:132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语文生活的一个支点,无论我们的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新风格,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实施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如何去做才能有效呢?下面笔者仅就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扎实课前预习

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是否能顺利推进,与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情况息息相关。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结结巴巴,不是添字丢字,就是错字连篇。对课文如此陌生,怎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又如何去展开呢?鉴于此,预习中加强朗读练习乃为首要任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课前朗读课文好处多多:练习学生的口齿,规范字词的读音,熟悉课文的内容,深入课文的情境……这些都会对课文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另外,在实施朗读练习的同时,我们还要着眼于学生自读自学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查询课文相关知识背景的课外阅读,积累学习素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完成一些常规性的对课文内容的浅析,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回答课后不足等,这些安排对学生阅读与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大有裨益。

二、优化课堂教学

这里所说的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与革新教学论文。针对于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主要应尝试运用“学导式”的教学流程,即: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疏导;学生再自读讨论,教师再疏导,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层层深入,使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悟到文章的情感,学会自主地学习。它的一般程序为:1.自读讨论(学生质疑,相互释疑,集中疑点)。2.教师疏导(解疑,引导学生学文思路,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3.自读讨论(围绕目标,深入学习,品析语言文字,小组合作交流)。4.教师再疏导(突破学习的重难点,综合练习进展技能)。这样的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均成为学习的主宰者、知识的探讨者、课堂的“演讲”者,也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自主地完成学习的过程。

三、激发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体现不出高涨的热情,是由于我们没有给他们创造一种探究的情境,没能激活他们思维的火花,没有叩开他们微闭的心智之门。学生没有兴趣,自然会体现得比较冷漠,心不在焉,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设计启发性的不足,让它成为激起学生思想之浪的石子,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比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围绕文章重点和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不足:1.周瑜委托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这可能吗?周瑜的用意何在?诸葛亮明知这是个陷阱,为什么还要答应他呢?2.周瑜的诡计得逞了吗?他为什么自叹不如诸葛亮?3.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这一连串的设问,既体现了课文的行文线索,又牢牢捉住了正反两面的人物形象并凸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一中心,悬念迭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使他们乐于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展示自己的不同见解。

四、营造氛围

要彻底转变“满堂灌”的不良现象,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课堂上以主人翁姿态活动起来,需要我们教师用真情、大度和高超的教学机智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教师不能做喋喋不休的“传教士”,而要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道去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应以以下三面做起:1.对学生要有一颗爱心,彻底抛弃对差生的偏见,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会成为有用之才。对每个学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都应倾注真情,建立起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使学生真正信赖老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2.尊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精心庇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差生的发言,教师要对其勇气大加褒扬;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做精要的浅析,引导学生标新创新,开放思维;对于离题万里的意见,教师也不要草率下结论,要顺势加以点拨,使学生能拨开云雾,见到光明。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上风,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组内学习讨论时,往往会更加顺意,不会由于说错而加以掩饰。同学之间相互辩论,取长补短,学生在安闲、自如、自主的学习活动中自觉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五、着眼全面进展

语文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才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均衡进展,避免“单腿跳”的不良后果。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侧重的教学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以听为主的听话练习,以说为主的表达练习,以读为主的阅读浅析练习,以写为主的写作练习等,但这些练习都需要四方面能力的全面介入,才能顺利实施。也就是说,我们在突出重点练习项目的同时,也要恰当融入其他能力的练习,做到照应全面、重点突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