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之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5505 浏览:184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是几千年来中文教师赖以“传道、授业、解惑”乃至于驰骋三尺讲台的“三大件”。不过在新课改中,多媒体成了新宠,在语文教学中它又有哪些利弊呢?又该如何使用呢?

一、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之“利”

语文教学运用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视听媒体可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视、听、动觉器官都介入学习活动,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感人,以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听说读写及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楚度高的特点,语文课堂教学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上风。它具有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功能,可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气力。例如讲授戏剧,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戏剧的特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化解重、难点,培养语感
通过电教手段把抽象的文字符号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转化成可欣赏的画面展示出来,再配上解说,语言与画面、视觉和听觉、感知与理解就融为一体,这样事半功倍地化解重难点。如《紫藤萝瀑布》教学中借助画面,展现新时期瀑布的生机盎然和中花之凋零,使深邃的人生哲理更具表象性,同时播放课文音像资料,把书面文字变成清楚、响亮的有声语言,在感受优美、品味语言、体察比较中咀嚼文本深意,这样学生很轻松突破品析语言的重点和理解哲理内涵的难点。

3.革新传统作文教学,激励学生写作

通过直观形象的电教手段可以强化观察练习,拓宽学生视野,推动教学论文思维进展,以而有效的培养写作能力,如看录像复述故事、赏画面想象场景、用语言再现情境等。公道利用网上资源,为学生观察世界、了解生活打开了一扇神奇之门。网络又促使学生作品的广泛传播,使其品尝到成功的甘甜,感受到价值被肯定的愉悦,这是对学生写作最好的激励。

二、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之“弊”

多媒体是否总能使语文教学获益匪浅呢?不。

1.以视听代朗读,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联系

多媒体课件集中大量的声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会挤占学生读书时间,朗朗的读书声鲜闻。而学生自己“读”,对培养语感、进展语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图像泛滥,造成抽象思维力、想象力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等同于图像,不但不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力,反而替代了学生对文字的解读浅析,使语文教学走入了“图解”的误区,假如学生个性化思维被替代,那么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倒退。

3.过分依靠多媒体,易荒废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时下,一些教师鄙视传统媒体,以为“过期”了,在教学中完全抛弃黑板、粉笔,刻意追求形式新奇,花大量时间准备课件,使教师等同于电脑“技师”。课堂这块教与学的主阵地被一架架冰冷的机器所主宰,这是有悖于教学现代化的宗旨,也荒废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其身正,不令则行”:欲让学生字迹美观,自己先应字如行云流水;欲让学生字正腔圆,自己不能南腔北调。教育者言传身教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难以替代的。

三、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之思索

1.多媒体教学是时代所趋

信息技术无疑是二十一世纪推进语文教育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资源,它绝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也是师生沟通的工具,还应成为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熟悉人生、社会和自然的工具。语文教师应遵循语文教学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其作用,真正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服务。

2.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辅助位置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仅处于辅助位置,不可替代一切语文教学形式,必须将使用辅助手段的目的绝对服以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能使两者分离。夸大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服以这个规律,必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根本目的服务。

3.整合好主体、内容、过程

多媒体的介入教学,使师生双主体间联系复杂化。手段就是手段,不可由于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使用,影响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要善于解决好人机联系的融合。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切不可被其统治课堂,否则师生正常情感交流被阻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无以谈起。
语文课永远是语言实践课,无论是什么手段也不能转变这个本质,只能以语言为主要,其他必须为其服务,因此语文课必须坚持以语言阅读为主体,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仅盲目追求课件的质量,还要更加留意课件本身的使用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努力寻求两者结合的最佳契机点,使其相得益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公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既要发挥其上风,更要遵循语文课教学的特点。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味,语文教学才会永远布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荟翠路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