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23564 浏览:1073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近况如何?应该怎样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使其在良性进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应,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索。

一、信息化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在教学信息化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真的实现自主化了吗?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进信息技术后还需要吗?信息技术能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吗?我们有必要了解我们的课堂,以而更好地来改善语文课堂教学。
误区之一:信息容量越大越好
重视信息输出的内容和手段的同时,忽视了教学主体的介入性。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支持课堂教学的,一味地夸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夸大在单位时间里给予学生尽量多的信息,会使学生无所适以,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结果是学过的知识像过眼烟云,记得多也忘得快,反而浪费了学生不少时间。多媒体的使用因课堂需要而定,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这么丰富的教学内容。假如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介入、积极思维的主动性,只能是“开新车,走老路”。
误区之二:课堂学习无穷自由
学天生为学习的主体,并不即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上风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也就是没有实现教学过程的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
误区之三:多媒体资源是最好的资源
过分依靠多媒体资源,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其他教学资源,以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多媒体,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甚至出现了没有教学媒体无法上课的例子。还有,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教师成了单纯的电脑操纵员,只关注屏幕、鼠标、键盘,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的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大削减了,这种不协调的师生联系会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的对策

要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加强探讨。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使大部分学生真正发挥学习主动性,而不是形式上的“介入者”、实质上的“旁观者”;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把握好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度”,等等。这需要教师首先以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语文教学需要以情境设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实现最佳整合,提高实效。
对策之一:讲求实效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选择媒体资源,使其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使用多媒体要留意以教学效果考虑,精选课件,使课件对课堂教学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避免花哨,要摒弃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的课件,要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方便教师授课的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一定要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例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要使他们仅仅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黄山的奇美特点,显然是困难的。一位教师将上网搜集的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制作成教学网页。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视频点播观看黄山,以形成具体的印象。接下来,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黄山松再次亲密接触,感受黄山松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这样,自然、明确地向学生提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对策之二:优化组合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将选择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运用教学媒体,就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故事、散文、诗歌应有尽有,很多文章文质兼美、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品位。运用现代媒体,可以为教师的演讲和学生的表演创设特定的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资源和空间。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琴声》一课时,学生都沉浸在了散文优美的意境中,学生与文中的“我”一样始终是闻着叮咚的琴声,而不见弹琴人。教师便问他们:“这个神秘人物是谁呢?原文还有个结尾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然后,教师让学生按作者,文章原名上网查询,找到了他们渴望了解的弹琴人与作者见面的情景,使这篇抒怀散文在课外得到了延伸,学生们读起文章来兴趣盎然。
对策之三:灵活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资源及其呈现方式要灵活多变,适应教学的需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准备网络资源的时候,要考虑现场学生的可能反应,要尽量灵活多变,让多媒体具有互动友好的操纵界面。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多方链接的方式,让课件具备多种案例,这样教师的思维就不至于被课件限制在固定的内容和步骤上。笔者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围绕“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熟悉这位扫路人”这一总揽全文的大不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品词析句、研读感悟。由于学生对文中扫路人的感受是个性化的,他们对文本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也不尽相同,所以,笔者以学生的学习思路专门设计了一个菜单式课件。课件集音乐、文字、图片于一体,并且可以链接网络,采用板块式呈现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以及各种课堂天生的可能性,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无论学生是整体把握还是以字词着手,关注人物还是景物,采用具体还是抽象的思维习惯,都可以在该课件中找到一席之地。自选式课件相当于一个教学的资源库,因此,成为学生感知文本,练习语言的良好凭借,较好地推动教学论文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表达能力。
对策之四:调动主体
信息技术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宏观调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介入的主动性,并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进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使用哪种教学媒体,教师都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一位教师在教学《揠苗助长》这一课文时,发现多媒体创设出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想、去感受,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当学生找出种田人怎样拔苗的语句,并且绘声绘色朗读后,教师紧接着说道:“那拔苗的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时一片片耷拉着脑袋的秧苗出现在屏幕上,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出种田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后悔地说道‘我的秧苗全完了!’”;有的说着他的内心活动,“他想:我真不该那么心急呀!”……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中,课文的寓意也自然地被揭示出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出来了,课堂效果极佳。
对策之五:推动教学论文协作
在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自学时,不能忽视协作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人际联系的形成具有的明显推动教学论文作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尽量创设小组合作、网上交流、甚至远程协作的机会,推动教学论文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培育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因此,在课堂整合中,要把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信息技术只有与语文教学真正整合起来时,才能实现教学信息化向信息化教学的转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要浅析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捉住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并注重将它与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这样的信息技术运用,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出色,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