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路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880 浏览:8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根据2009年1月有关部分对中学教育近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调查学生对课程的具体感受,在“最喜欢的”,“最不喜欢的”,“压力最大的”,“实用性最差的”,“内容偏多的”,“内容太难的”这几种情况中,排在前四位的学科中均无语文学科,学生似乎对语文这门以小学学到现在的学科已经“欲说还休”。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熟悉。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练习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革新教学论文,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屋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缺乏充分的熟悉,以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以不留意观察生活,以不读课外读物,以未几写一篇文章。
抱着这样的熟悉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熟悉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中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初中语文教学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由于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不足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中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不足,面对全新的教材,我们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以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不足。在对教材深入探讨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楚、明确。如七年级教材留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索的习惯、通过各种策略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练习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楚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眼前的困难。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索、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猜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公道。我想,这也是以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生刚刚以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论述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碰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不足、新情况。假如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方式去上课,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
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不足。假如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论述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河北省藁城市增村学区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