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感动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4971 浏览:190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体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课改语文教学的目的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些不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感动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体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转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夸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革新教学论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教师的感动,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由于学生的感动,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课堂不再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布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那么,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课改语文教学的目的呢?
1、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而学生同样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建构。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进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转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还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具备的开放性,拓展教学的空间,增大师生的自主性。这样,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就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思索。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条件。一个冷漠、毫无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2、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让感动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深入挖掘文本感动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感动”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可以起到课堂教学的“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事实上,学生个体的主动介入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反过来,组织恰当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介入意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同桌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这就轻易形成文本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实现课堂上多通道的信息传递:学生在具体语文情境中的课堂活动,轻易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熟悉,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
在构建有序的互动教学流程中,学生的感动主要是:以教师的引领中得到感动;在文本阅读中寻找感动;在交流与沟通中体验感动;在反复练习中学习感动;学会用语言表达感动。
当教师的感动与学生的感动产生契合时,就有了师生的同感。而利用同感就可开启对方的心灵,唤起其行为动机。这样,过去那种呆板单调的课堂就可以得到彻底转变。师生就可在“共享”中“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密切关注在双向互动中的感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进展。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动,发挥感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是课改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策略与过程,又注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们假如能充分利用教师的和文本的感动因素,那就会在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中产生一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如,读到“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会产生对壮阔美的感动:在读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时,会产生对文字所描绘的盎然生机的感动;在读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会产生对平静美的感动;在读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时,会产生对作者刚毅品格的感动:在读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会产生对英雄的感动;在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时,会产生对故友的感动;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会产生对慈母的感动;在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时,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感动。
这些朴素而真诚的感动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得到更为尽情地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策略与过程,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进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