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化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13957 浏览:59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欧文.埃德曼对艺术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揭示:“艺术是人的聪明才智在自然环境中的体现,独出心裁地使其有助于实现人的种种目的。如谈话艺术、领导艺术、管理艺术等”,同样,语文课堂也可以实现艺术化教学,艺术化的语文教学可以打破烦闷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以而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么实现语文教学的艺术化那?

一、教材处理力求艺术化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的处理艺术主要指的是科学地、动态地、高效地以课文中提炼与组合最佳教学内容的艺术,解决“教什么最好”的不足。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说,处理好教材是上好课的条件。以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以下几种语文教材处理的比较艺术化。
1.采用点面结合的艺术化处理
“面”,指的是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点”指的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这种处理艺术适合较长课文的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戏剧,运用这种处理艺术,能达到长文短教省时增效的作用。这些课文的“面”就是情节。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情节,欣赏情节,概括情节,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然后选择体现人物性格的出色语段、关键内容、突出手法作为教学重点组织教学。

2.采用理思路与抓基点两步走的艺术化处理

每篇文章都有思路,思路体现在文章的层次之中。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文章的层意是最传统的教法也是最有效的教法,尽管目前有人否定这种处理策略。假如一个学生学了一篇文章,不知道文章写了些什么,不知道文章前面说了什么,中间说了什么,后面说了什么,为什么要说这些,能叫读懂了文章吗?我以为,阅读教学就要以理思路入手。理清文章思路,不但对提高理解能力有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有用。在理清文章思路的条件下,教师要捉住两个基点去组织教学。两个基点指的是知识点与能力点。知识点包括字词句篇等;能力点指的是读写听说能力,具体指朗读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浅析综合能力,表达运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这种策略是学生阅读课文的一种导向,是练习语文能力的一种规范,是对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
3.采用读、创、评一条龙的处理艺术
这种处理策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以课堂学生的语文实践为线索开展教学活动。语文能力来源于语文实践,语文课应是活动课,应是练习课。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语文教师要把一节节语文课设计成形式多样的、饶有兴趣的听说读写活动课。活了才有动力,动了才有活力。把读、创、评结合起来,就是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教学思想。例如教戏剧单元,首先让学生研读,然后分小组表演,选出优越者课堂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评议,最后把戏剧改写成记叙文。例如教《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等美文,以读为重点,反复读,多形式地读,在读的基础上议一议,评一评就可以了。教《巴尔扎克葬词》,可模仿“挑战主持人”栏目,先改写,后挑战,然后再评议,等等。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变语文课堂为语文活动场所,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全方位激活课堂。

二、教学语言力求艺术化

韩愈在《师说》中诠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只有正确地表达,学生才能沿着教师的思路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以而化知识为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这属于艺术性的不足。教师的语言越简洁,学生越易于接受。在丰富的语汇中选用最恰当的字眼儿,用最少的话说出最明白的意思,实际上也能反映一个教师的语言素养。形象是任何艺术形式的共同特点,语言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它要求把那些理性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用一种情感化的语言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同学生的需要、情感和接近起来,因而使学生能接受到活生生的知识与技能。为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教师需要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张、歇后语等修辞手法,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另外,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笑声中“明其旨、悟其理”。
总之,采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索,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力求艺术化

语文教学要打破烦闷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很重要,假如在教学中留意下列一些,一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点燃学生聪明的火花。
1.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探讨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假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碰到困难时体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碰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推动教学论文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我在上《孔雀东南飞》时,由于课文很长,第一节课我先容了背景知识,文学常识,理清了全文思路,只上了小序,开头和结尾。中间的故事留待第二天上,给学生线人一新之感。三是老师讲话要有趣味性、幽默感。
2.情感熏陶。教师在教学中要熔铸自己的感情,把深沉激昂、欢悦哀婉的情感洒入学生的心田,掀动他们感情的涟漪,点燃他们感情的火焰,以而更好地进入教学情景中来。如《陈情表》教学中,我说,“谁言雨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小时候长到现在,我们总是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父母为了子女,总是无私地奉献着一切,你有无想过,有一天,当你的父母白发苍苍的时候,你应该做些什么……”这些话马上引起学生的一片沉默,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两幅图画,一幅是一只乌鸦衔着一块肉往窝里的老乌鸦嘴里送,一幅是一只小羊羔跪在地上吮着母羊的奶。我说,“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心无价,今天我们来学习《陈情表》,感受作者的一片孝心……”,学生在感情的感染下产生了学习的浓厚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活动调动。现代教学观以为,教学不是教师的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介入的一项双边活动。让学生积极介入课堂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适时地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能使教学节奏得到调整,一张一弛,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的能力。

四、板书力求艺术化

教学的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应力求精美,既醒目又悦目,对语文课堂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的重点也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包括文章的结构,书后的“思索与练习”的重点内容亦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课讲完,学生就能根据板书内容掌握文章的重点。
此外,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假如能够艺术化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气氛;又能使学生融入情景,更好地读书入情,读书悟理。
总之,假如教师能以备课技艺教学论文、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努力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它将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打开一个新的天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无穷活力与魅力,而吸引千百万颗蓬勃向上的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