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 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六步曲”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5342 浏览:143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上一堂课不难,要上好一堂实则不易。一堂成功的课,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把所授内容跟学生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公道安排,师生互动、体现三维目标,把握好语文教学的“六步曲”。下面以《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作法。

一、明确目标、逐层化解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纲”,“纲”明确了,“目”就清楚了,“目”清楚了,才能把目标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足才能得以逐层化解。

(一)、教学目标

1、以情节入手,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小说的主题。

2、扣紧人物的言行、神态去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浅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3、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4、以本课为“镜子”,某些人的丑陋灵魂,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和道德标准。

二、针对实际、选择教法

科学的教学策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寓教于乐。
教学策略:引导式、小组合作式。

三、恰当运用教学辅助手段,让课堂生动活泼,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公道安排时间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精心组织、夸大过程

这是一堂课的核心部分,知识的获取重过程,由于学生熟悉事物和获取新知总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

(一)、教学过程

1、巩固温习、引出新知

老师: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开端、进展、、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学生:回忆、回答。
目的:掌握小说三要素,引出情节的四个环节,并用来划分本文的结构。

2、引导归纳,掌握策略

老师:怎样阅读这篇小说?“四步”阅读法:一理故事情节,弄清结构特点;二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作用;三凭“三要素”,把握小说主题;四赏写作特点,揣摩鉴戒之处。
学生:思索、回答,教师归纳,引出小说“四步”阅读法。
目的:让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策略,脉络清楚,指导其以后对小说的阅读。

3、先容情况,预知目的

老师:作者及作品先容: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代表作有《一生》、《俊友》、《菲菲小姐》、《项链》等。本篇小说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他的这部小说集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
学生:学生听讲,作笔记。
目的: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及猜测这篇小说写作的目的。

4、处理预习,养成习惯

老师:处理“讲学稿”中的“预习”部分:生字词处理;课后习题P86一二;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这篇小说明暗两条线是什么?
学生:订正“讲学稿”中的“预习”部分
目的:养成先学后教,独立思索的良好习惯。

5、指导划分,掌握结构

老师:指导学生划分结构层次:开端(1-4)、进展(5-19)(20-47)、结局(48-49)。
学生:根据于勒的遭遇、菲利普夫妇的情感变化及“我”的见闻感受,掌握按情节的开端、进展、、结局划分本文结构。
目的: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6、捉住情节,概括主题

老师:这篇小说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教师概括归纳: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的金钱联系。
学生:学生默读课文,思索、概括。
目的:根据情节,概括主题。

7、设置情境,提出不足

老师:(1)播放教师自制的课文情景动画,使学生了解在事件的进展中把握人物形象。(2)明确: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把握人物形象。
学生:观察体味。
目的:设置情境,引起兴趣及思索。
老师:(3)叫学生默读课文,思索讨论:
①请找出文中最出色的段落;
学生:思索,回答。(教师提示:A:对主要人物大篇幅的描写。B:作者的感情体现得最为透彻之处)。
目的:捉住情节的部分。
②要求学生把出色段落读出来;
学生:分组、分角色读。(要求:感受如何把握人物心态)
目的:感受人物形象
③评价菲利普夫妇性格:
教师归纳:
学生:概括、总结(说明理由)。
目的:了解人物性格异同,引出刻画人物的四种策略:语言、动作、肖像、心理。
老师:④夸大在完整故事情节中把握人物性格
学生:感受,明确熟悉。
目的:掌握人物与情节的联系。
老师:⑤菲利普夫妇的情感变化:盼→赶(插叙)→赞→遇→躲
学生:思索、归纳。
目的:明确情节的四个部分。
老师:⑥作品几个人物在文中各是什么角色?其他几人的性格特点?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于勒是贯串始终的线索人物(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牺牲品)。“我”是见证人(涉世不深、天真单纯、富同情心),女婿(唯利是图)见钱求偶、揭示社会不足。
学生:思索、回答。
目的:进行比较思维,了解各自作用。
老师:⑦本文中有哪些写作手法值得我们鉴戒?
学生:思索、回答。A、巧妙构思,情节曲折;B、比较鲜明,主题深刻;C、运用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目的: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
老师:⑧学完这篇小说后,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归纳: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心灵和生活等)你以中明白了什么?(教师归纳:体现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的艰辛等。)
学生:思索,回答。
目的:充分熟悉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联系和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
8、以此为镜,提高熟悉
老师:①假如我们身边有于勒式的人物,我们该怎样对待他?
学生:思索、回答。教师指导:同情、帮助、给予他人爱心等。
老师:②怎样看待当今社会上那些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聚财,敛财之人?(厌恶、痛恨)
学生:思索、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遵纪遵法,获取财富。
目的:培养学生给予别人关爱,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道德水准。
9、精设板书,提纲挈领
10、巧补作业,适实练习
老师:完成课后习题

一、

三、四。

学生:思索、回答,口头作文。 目的:迁移练习。

六、教学反思,不断改善

只有做好反思,才知道该堂课的得与失,优与劣
1、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大开大阖、双线进展、设疑解惑、扣人心弦的小说。我们在以前已教过小说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教授应针对学生实际,公道规划、科学取舍,针对性强,并适时点拔、巩旧拓新,以阅读理解带动学习写作,培养学生对情感的熟悉、体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提高鉴别能力和道德标准;适时引导,留意开放性、拓展性,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和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对学生回答不足做到客观、科学的评价;对学生的反馈作认真浅析,总结得失。
把握好“六步曲”,因势利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550400贵州省县三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