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对小学语文教学启迪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35264 浏览:1603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论述对我国当代教育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其中,他的十三条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指导和鉴戒作用。以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出发探析其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启迪,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师运用更加科学公道的论述去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

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1-0230-02

一、巴班斯基及其教学原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是一位在教育领域里很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学者,他一生笔耕不辍,写出了四百多部(篇)著作,涉及教育科学的众多领域,在他所有的探讨成果中,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论述探讨可以说是巴班斯基的代表和精华,也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论述简单地说,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基于这种理念和期望,他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十三条教学原则。
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照这十三条教学原则,力求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二、巴班斯基十三条教学原则浅谈

(一)个性全面而和谐进展的方向性原则

巴班斯基以为:“全面进展的人应具备的条件是精神生活丰富、道德纯洁、体格健全”[2]2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技艺教学论文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进展,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知识、技能的快速增加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可塑性和易变性。小学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进展思维,培养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具有奠基作用。同时,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留意小学生读、说、写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留意尽可能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中,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字词及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作者在描绘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时表达出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与共产主义建设实际相联系原则

巴班斯基指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应使学生相信,生产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对于推动教学论文科学论述的进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科学论述本身则又可成为直接生产力,可为改善社会生产实践开辟新天地”[3]29。它夸大要留意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以论述和实践上熟悉最重要的科学生产原理。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发达,主要靠直观性感受来掌握知识,在安排教学时要留意到学生的这一特点。例如,在农村教学实践中,若碰到学习《悯农》等涉及农村题材的课文,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亲身到田地里劳作或要求学生在课外帮助父母做一些农活,不仅使学生掌握农业劳动所特有的技能、技艺教学论文,还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同时也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劳动的辛劳及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的目标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具有真正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会学生善于按辩证逻辑的规律,科学的思维”[4]31。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日益加快,知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方式,所以,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进展辩证思维方式,公道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多采用参观、实验、展示榜样等手段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可接受性原则

这一原则以为,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难度水平、教学的策略和手段等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教师应全面探讨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和学习方式的差别等情况教学论文。同时教师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进展区”论述,使学生达到其可达到的最高水平。

(五)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

由于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意内容的顺序性、学科间的衔接性和学科内在逻辑的严密性。在小学阶段,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等阶段都有具体的规划。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留意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阶段间的衔接过程,确保其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容间的连贯性。

(六)创设最优条件原则

巴班斯基在论述该项原则时夸大,“改善教学过程的条件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而不是什么次要的、附加的、补充的手段”[5]32。好的教学条件能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情况教学论文,缓解学生的紧张状态,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要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夸大最优化。

(七)教学形式相统一和最优结合原则

语文课程的全班教学形式可以发挥集体上风,集思广益,有利于小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下学习兴趣的养成,而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下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革新教学论文的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进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6]。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及时发现和弥补不足。教师要在适当的情境下将这三种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发挥每种形式的最大作用。
(八)教学策略最优结合原则
巴班斯基指出:“在掌握知识、技能和技艺教学论文的过程中,假如人的所有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尽可能地都介入进去,那么这个过程将会进行得最为有效”[7]33。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美妙、语言运用精妙、思想表达深邃,这些都需要学生调动所有感官进行深入感受,假如语文教师只是单纯以以往的口述方式授课很可能达不到最佳效果。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教师不妨先展示小鸡、小鸭、小马等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们猜是哪种动物,然后让学生描述以实际生活中发现的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最后配合教师对课文的形象生动的讲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迎合了孩子们的认知方式,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九)发挥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原则
巴班斯基指出,遵循这项原则的重大教育作用在于它是“培养有共产主义觉悟和积极性的、有符合社会要求的生活态度的人”[8]34,假如没有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的学习,这种作用的实现只是空谈。为此,小学语文课堂要创设一种的、同等的、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积极、独立地思索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在一篇篇精美短小的课文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语文课堂才能发挥培养学生自觉加强熟悉、积极思索不足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作用。
(十)再现的和探究的学习熟悉活动相统一和最优地相互联系的原则
再现的教学策略即当前依然占主导地位的讲授——传递式教学,不可否认地这是一种传递间接经验的最快速的方式,但这也造成了“满堂灌”、“填鸭式”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展。假如在小学教学中一味地运用这种方式将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学生语言水平的进展。探究式教学形式虽弥补了这一点,但也要留意到,这种教学形式虽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它费时较多,不利于掌握教材和进程制约教学论文,且对教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要把再现的和探究的学习熟悉活动最优的统一起来。
(十一)形成良好学习态度的原则
激发和诱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入手。内部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以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考虑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走入课文创设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十二)检查和自我检查的原则
检查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以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缺陷有目的地进行弥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检查时要留意检查的及时性、评价的公平性和反馈给学生时态度的平和性,要多表扬,如,“你的浅析很有道理!”“你的想法很独特!”切忌一味地惩罚,由于,惩罚只能让学生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不知道“怎么做才对”。
(十三)教养效果和教育效果相统一原则
这一项原则是基于社会进展和进步,教学应与时代保持同步而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技艺教学论文性很强,如掌握字词写法、掌握阅读方式等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但要注重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硬性的知识,还要对其深刻掌握以达到熟练运用。要在合适的情境下自觉运用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保证教养效果和教育效果相统一。
结语
巴班斯基这些教学原则反映了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揭示了教学的普遍规律,对我国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充分理解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感受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巴班斯基提出的这十三条教学原则,以期达到教学过程的全面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