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财政支持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18763 浏览:829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了揭示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本质,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陈述了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剖析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的实现机理,构建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财政支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原因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选择和机制建设,最后提出结论和政策。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补贴、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终极实现我国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均等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今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1.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研究是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探讨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整个篇幅中,财政支持现状、机理、问题及原因分析是基础,机制设计是重点,政策运用是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理。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具体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村劳动力模仿者动态模型,根据演化博弈分析,农民进城有两种机制:选择机制和突变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财政通过支持教育培训、就业安排、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安置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按照实现机理路线,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通过农业、教育、科技以及建设等部分实施支持项目得以实现,具体方式主要有:一是直接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支持农村劳动转移:三是实施科技项目推动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四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五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提供相关公共服务。(3)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从两个角度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一是基于绩效的视角,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财政支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影响:二是基于劳动力供求平衡模型视角,分析了财政支持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是劳动力转移平衡模型的条件|教育论文网|,通过对劳动力转移均衡的一般性模型的研究,为财政支持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有效工具。(4)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内含、内容、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指标: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以及社会效果等三个一级指标,再往下细分,构建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沿着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现路径,分别从培训、保险、教育、住房和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由此推断,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可能影响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和城乡统筹,并进行分析。(6)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本文通过建立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市场供求平衡模型,分析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建设,分别建立相应的市场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7)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在明确制度创新的目标定位和基本思路的条件|教育论文网|下,从三个方面分析制度创新: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预算体制创新、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转移支付制度创新、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政策内容创新。2.研究的主要结论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上述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比较客观地揭示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质问题,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较差。根据文中绩效分析,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表现是较差的。相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绝对数量,以及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总体支出规模偏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2)财政支持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是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成功转移的关键在于城市二、三产业存在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支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劳动岗位,从而增加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这是财政支持的关键所在。(3)财政支持增加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是核心。从农村劳动力供给上看,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市场轻易接受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高的劳动力。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是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所在。(4)财政支持影响农村劳动力供求各环节。财政支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深入劳动力供求和中间转移各环节。通过对城市现代部分的技术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增加劳动力岗位;通过对农业剩余的增加和农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对农民技能素质的完善,提供对口的有效劳动力。国家财政的支持保证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部分在双赢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3.研究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进进深入研究,根据我国目前形势,提出了如下建议:(1)加大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培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支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技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满足农民工子女进城义务教育的需求。(2)加快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扶持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选择那些能够吸纳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的企业,具有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来引导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加大对农业产品开发的投入。(3)加速财政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加大财政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需求。支持发展第三产业,多渠道扩大就业岗位。加大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增加农村劳动力有序活动|教育教学论文|和就业。(4)促进财政支持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一个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财政支持各地劳动部分做好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信息和服务系统。建立城乡劳动力的同等用工制度。(5)加快财政支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认真落实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保障措施,建立系统的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为内容的保障制度,甚至考虑建立统一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待遇。(6)重视财政支持促进农民工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在于加快政策调整和制度变革,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推进农村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调整中心地方关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分工体制;加快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财政制度。(7)加快财政支持建立全国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参照国家模式相应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机构,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改委、经贸委、财政、教育、农业、中小企业局、扶贫、统计等部分为成员单位,从工作机制上保证政府相关部分协调配合,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投入力度。4.研究的主要创新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事|教育论文范文|一个全新的话题,可鉴戒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1)探索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现机理。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乐有所施”六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线路,从培训、就业、保障、服务等方面,系统建立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运行模式,并构建了实在现机理路线图。(2)建立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供给均衡改进模型。本文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尽量克服经典的劳动力转移模型的缺陷,采取从现象和数据推出一般规律,首次提出从劳动力供给均衡模型探讨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从系统性角度评价财政在平衡国民经济的部分和劳动力供需条件下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一次全新尝试与创新。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城市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因素考虑进去,使得模型更接近现实情况。(3)提出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框架。在量入为出的财政预算原则基础上,把握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每一个环节,提出具体措施,弥补我国财政政策在这方面的不足,从农民工的产生到就业安居设计出一条完整的财政支持链条及其框架。【关键词】:财政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模式
【论文提纲】:摘要8-12Abstract12-16第1章总论16-241.1研究的问题及背景16-181.1.1研究的问题16-171.1.2研究的政策背景17-181.1.3研究的现实背景181.2研究的目标与思路18-191.2.1研究目标18-191.2.2研究思路191.3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9-211.3.1研究内容201.3.2研究方法20-211.4研究的结构与资料21-241.4.1研究结构21-221.4.2研究资料22-24第2章经典理论与经验鉴戒24-502.1财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理论24-322.1.1公共财政理论24-272.1.2劳动力转移理论27-322.2财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综述32-372.2.1国外研究32-342.2.2国内研究34-362.2.3研究述评36-372.3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与启示37-502.3.1日本的经验38-412.3.2美国的经验41-422.3.3韩国的经验42-442.3.4巴西的经验44-462.3.5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46-482.3.6经验的启示48-50第3章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析框架50-683.1财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念界定50-513.1.1财政的概念界定503.1.2农村劳动力与农业劳动力503.1.3农村劳动力转移50-513.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现机理51-583.2.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化博弈分析51-553.2.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现机理55-583.3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范围与方式58-623.3.1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范围58-593.3.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59-623.4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62-683.4.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及理论基础633.4.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绩效评价内容63-643.4.3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绩效评价原则64-653.4.4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绩效评价方法653.4.5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5-68第4章中国财政支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绩效分析68-944.1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征68-794.1.1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财政支持的现状68-754.1.2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财政支持的特征75-794.2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79-874.2.1因子分析方法80-814.2.2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814.2.3因子分析过程81-874.2.4研究小结874.3中国财政支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87-944.3.1变量的选择与相应的数据来源87-884.3.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方法884.3.3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88-914.3.4研究小结91-94第5章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分析94-1065.1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94-1015.1.1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问题94-965.1.2财政补助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96-975.1.3财政支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97-985.1.4财政支持提供廉租住房保障的问题98-995.1.5财政支持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99-1015.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原因101-1035.2.1财政支持转移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1015.2.2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劳动力转移的需要101-1025.2.3财政支持的转移培训资金使用不公道1025.2.4农民工收入较低参加社保的积极性不高102-1035.2.5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缺口巨大1035.3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影响103-1065.3.1对农村经济的影响1045.3.2对城市产业的影响104-1055.3.3对城乡统筹的影响105-106第6章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选择106-1126.1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基本思路106-1086.1.1发挥公共财政政策的综合协调功能106-1076.1.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改革107-1086.1.3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1086.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设计依据108-1096.2.1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设计原则108-1096.2.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设计依据1096.3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选择109-112第7章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建设112-1267.1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建设的思路112-1147.1.1建立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模型1137.1.2通过模型分析财政和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性1137.1.3分析财政支持劳动力转移的充分性和必要性113-1147.2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建设的依据114-1217.2.1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力转移相关经典模型分析114-1157.2.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均衡模型115-1187.2.3基于剩余劳动力供求平衡的财政支持作用分析118-1217.3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建设121-1267.3.1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市场机制建设1227.3.2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保障机制建设122-1237.3.3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激励机制建设1237.3.4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约束机制建设123-126第8章中国财政支持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126-1348.1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126-1288.1.1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目标定位127-1288.1.2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1288.2中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的框架体系128-1348.2.1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预算体制创新129-1308.2.2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转移支付制度创新130-1318.2.3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政策内容创新131-134第9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34-1449.1研究结论134-1359.2政策建议135-1419.2.1加大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培训135-1369.2.2加快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1369.2.3加速财政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岗位136-1389.2.4促进财政支持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138-1399.2.5加快财政支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139-1409.2.6重视财政支持实现农民工公共服务均等化140-1419.2.7加快财政支持建立全国组织协调工作机制1419.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41-144参考文献144-150附录150-152致谢152-154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15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