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人性基础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3568 浏览:109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实现方式,它更关心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在个人与社会、他人、甚至与自身之间,应该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德性问题。道德教育,古已有之。但是以往的道德教育只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的工具。由于社会历史原因,使得道德教育没能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前进。反思以往的道德教育,我们会发现它既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实施中背离了人性的形成过程和规律。正由于如此,本来应该是布满|英语教学论文|了人性魅力的道德教育,变成毫无主体能动令人厌烦的道德灌输和说教。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阐释道德教育和人性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该文对道德教育的定义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用科学的和合乎人性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自主判定道德行为的能力,同时内心产生共鸣和信念,并在生活中亲身践行。对人性的概念界定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的指导之下提出的。广义的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狭义的人性可以理解为人的本质。道德教育与人性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人性固有的内在矛盾是道德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人性的可塑性是道德教育存在的可能性、人性的可变性和天生|教育论文网|性决定道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终其一生的道德修养过程。第二部分是对道德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的历史探源。首先分析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和人性关系的理论。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把人性看作人生而固有的资质,在人性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上,也提出了很多可以鉴戒的思想。其次分析了西方各思想家对道德教育与人性关系的论述,分别从感性出发夸大|教学论文网|物质利益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夸大|教学论文网|人的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神学人性论否定人性,把道德教育神圣化,人性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这四个方面分析了西方思想家的论述。中国传统人性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人性思想都是唯心主义人性论。这样只能导致对人性的抽象熟悉,脱离了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孤立的看待人,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造成道德教育中的无人现象。第三部分,道德教育人性基础的实现路径,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去重新熟悉道德教育。对道德教育人性基础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首先,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对人的正确理解是道德教育的基本条件|教育论文网|;其次,道德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内在情感和聪明的交流,所以必须以一种人性化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第三,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教育,目的是使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督促个体在现实世界寻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去生存,以达到自己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道德教育首先要正视当前道德教育人性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道德教育人性基础的现实确立方式主要包括:坚持道德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原则;确立道德教育的人的主体性地位;要加强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道德教育要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完善人性;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关键词】:道德教育人性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8Abstract8-11前言11-17(一)选题由因和选题意义11-13(二)研究现状13-16(三)研究方法16-17一、道德教育与人性17-26(一)道德教育的性质17-19(二)人性的基本内涵19-241.人性内涵界定的科学理论基础19-222.人性的界定22-24(三)道德教育与人性的内在联系24-261.人性固有的内在矛盾是道德教育存在的必要性24-252.人性的可塑性是道德教育存在的可能性25-263.人性的可变性决定道德教育的长期性26二、道德教育人性基础理论的历史探源26-34(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道德教育和人性关系理论的论述27-29(二)西方思想家对道德教育和人性关系理论的论述29-341.从感性出发夸大|教学论文网|物质利益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30-312.夸大|教学论文网|人的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31-333.神学人性论否定人性,把道德教育神圣化334.人性是道德教育的基础33-34三、道德教育人性基础的实现路径34-51(一)正视当前道德教育人性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35-371.重道德教育的工具意义,轻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35-362.道德教育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根基363.道德教育重灌输,轻疏导36-37(二)道德教育人性基础的现实确立方式37-511.坚持道德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原则38-402.确立道德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地位40-433.加强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43-464.道德教育要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完善人性46-485.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48-51注释51-53参考文献53-56致谢56-5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