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办法之探究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19303 浏览:841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的活泼有趣是语文教师多年来研究的一个课堂,如何使语文课堂活起来,笔者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媒体激活法、添趣生灵法、渲染追寻法、留白拓展法”,以供同仁共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方法;探究
1003-2851(2013)-09-0272-01

一、媒体激活法

应用媒体,激活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对学生来说,语文课本只是教科书而已,不会说话不会动。作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利用挂图、简笔画,使教学内容“形象”起来;或利用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录像机、彩色电视机以及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等“多媒体”,让教学内容“活”起来,发出“声音”来,显现出“影像”来。特别音乐更能发展人的思维,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

二、添趣生灵法

以表演、绘画、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张扬个性,增添课堂情趣,生发课堂灵性。
利用孩子先天的表演,直观再现课文内容,增添课堂情趣。如:在教《四季》一课时,我请孩子边读边演“草儿、荷叶、稻穗、雪人”,他们活灵活现的表演,让大家“看”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植物茂盛、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飘飘等的美丽景象。尤其演“顽皮的雪人”,通过活泼俏皮的动作,大肚子一挺,再现了冬季的特征,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绘画能增添教学的情趣。一些课文,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很受学生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优美,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将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画出来,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出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蝴蝶起舞……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角色换位”,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群快乐的小鸟,在蓝天上遨游,白云间穿梭,使文字还原为生活的情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观察、表达、想象,感悟语言的文字美和艺术的美。

三、渲染追寻法

加强朗读,渲染情境,追寻诗意,领悟美感,使课堂充满。
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在朗读中才能体会到它的妙处,朗读让语文课堂“轻舞飞扬”。
通过朗读,渲染情境。在教学《燕子专列》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贯穿全文的“爱心”和“真情”。小贝蒂从早到晚,冒着料峭的春寒,漫天的大雪,在白雪皑皑的山间岩缝,苦苦寻找冻僵的燕子。“她的手怎样,脸怎样,脚呢……”学生发自内心地道出:“可能脚走得起泡了,或长冻疮了……”。“她可能陷入沟渠里,可能高山缺氧,在山间岩缝里,手划破了,摔跤了……”孩子内心深深地感受到了小贝蒂对燕子忘我的真情,在想象贝蒂救护燕子的艰难中感受到她那善良、纯洁、高尚的心,走入了贝蒂的内心世界,并和她一起加入救护燕子的行列。就在这绵绵爱心中,情不自禁地为文本的人文情愫所感动,课堂充满“爱”的情境。
通过朗读,追寻诗意。课堂是生命中的一段不可复制的段落,也是学生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要让学生快乐、充实、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体味灵动的语文。如教学《鸟鸣涧》古诗时,我聚焦细节,引领学生追寻诗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朗读感受春山夜色的画面:清风悠悠,桂花飘落,师生一同沉浸在香林花雨中,“桂花悄无声息地飘落,慢悠悠地打着转落下,像夜的眼睛,似夜的精灵。”学生恰似身临其境地伸出手来去盛接那夜色中飘落的桂花。落花无言,那花落到春山、春涧、大地,这朵沾在发梢,那朵落在肩头,一簇簇飘洒……学生放飞想象,妙语连珠,思维也翩翩起舞。在曼妙的音乐中,感受那份悠远、静谧。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去诠释群山在苍茫、静谧的夜色中显得迷蒙、空旷,师生共入佳境,获得美感。

四、留白拓展法

学会留白,加强实践,拓展学习空间,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
课堂中老师还要给孩子一点时间去思考,给自己多一些耐心去等待,课堂多一份留白。如北师大版四年级的《但愿人长久》一课,难度较大,课文介绍了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经过。苏轼的旷达、洒脱,学生难以理解,允许学生能说就说,不会说也可以听伙伴怎么说,课堂中要体现教师的宽容,对学生个体的真诚关爱,因为学会思考远比举手更重要。当教室里寂然无声时,不一定是冷场,相反你也许可以感觉到学生思想的小河在静静地流淌。思考后,学生回忆曾学过的《题西林壁》,以诗解文,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察到诗人独特视角,博大胸怀,为此,他才能超然物外,摆脱忧愁,写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仅课堂要给学生留白,课后还要给学生留白,让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让语文与艺术,与信息技术,与生活有机整合,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动手操作和审美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真正使课堂活起来。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