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教育理念谈理解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理工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35270 浏览:1599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理解教育就是要教师善解人意,理解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理解教育、运用理解教育新理念呢?从教多年,我对理解教育法不断潜心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地研究学生的思想需要,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是合理有效的。
关键词:理解教育;语文教学;运用
1674-9324(2013)36-0274-02
“理解学生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教在心灵”,这是熊川武教授关于理解教育的箴言。我们都知道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容易出现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差且学困生难以跟得上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兴趣、态度的黯然置之和对学生个性的忽视。理解教育就是要教师善解人意,理解学生心灵,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此,要使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好并且使学困生也能得到转化,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就必须开展理解教育,把理解教育理念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

一、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美最容易激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自主自制的发展,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放声朗读,背诵,做摘抄,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反复让学生体会文中的品质。让学生从中学到新知,不断地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净化自己的灵魂,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传统教材《海燕》、《春》、《济南的冬天》这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批文入情,通过美好语言和优美词句的讲解、分析,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文道统一,把文章的语言美和学生的心灵美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犹如润物细无声一样,去滋润学生心灵,培育学生的美感。新教材更有不少新鲜的、文字优美、词汇丰富的佳作美文,如《十三岁的际遇》、《秋魂》、《白蝴蝶之恋》等等,教授这些美文就要注意激起学生的情感。可以用教师的范读形式形成示范效应,激励学生的朗读兴趣,其实,这样充满魅力的语言很容易引起师生的感情共鸣。又如《秋魂》,根据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我紧紧抓住那些闪耀着哲理的灵光,意蕴丰富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背诵,诱发其想象和联想:成长的岁月必须经过风吹雨打,难免酸甜苦辣。诚实谦逊,宽厚博爱,不只索取更求奉献,不是每一个收获者所应该具备的美德吗?如此品读、联想、想象,既能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更能受到思想的启迪,得到理性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解读学生心灵,形成知心朋友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学生作为个体,具有独立的个性特征,在人格上与教师享有平等权利,他希望与教师成为朋友,与教师平等交流与共处。所以说,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大抒“人情”,与学生形成知心朋友的关系,是高效进行语文课堂的基础。那么,该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1.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感情。
2.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周记、语文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周记应是学生心灵的一片绿地。他们的迷茫、无奈、勇气、理想都在这里尽情流露。因此,周记的评语及评讲应少用套话,要用真情与学生娓娓交谈,让学生感受到朋友般的关爱。语文活动是学生的一片乐园,他们的自信与自卑等都在这里得以显现,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参与,与学生同喜同乐。同时,教师应帮助自卑者勇于展示自己,让其感受到朋友般的温暖。这样一来,学生自会放下戒备心理,主动关注你的教学,甚至你的生活。
3.抓住时机,相互沟通,也是加深“朋友”情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特殊节日,教师的一句美好的祝愿,会让学生乐开心怀;学生生日,教师送一句精言粹语,会让学生感激不尽,若再发动学生各送一句,他会永远铭记于心。记得上次到上海参观学习四天回来,我给学生买了一些糖,并且说:“分别四天,我真想你们啊!”没想到,学生很高兴,说:“我们也很想您啊!”简单的话语,一点心意,可以说,成为我和这些学生感情的里程碑。
我想,有了朋友般的良好关系,教学就不是老师孤军奋战,教师也不是孤家寡人,而是一呼百应,就像一场战役,有了好的作战计划,还要有忠诚的战士。

三、创设氛围,构建宽松课堂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里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在语文课堂上,一篇课文的默写,我常常是由学生互批,批改完我常规性的给他们一刻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交换,自己处理批改中的问题,平时上课尽可能地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当我讲解完某个内容的时候,有学生有疑问没听懂时,我从不责怪他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再讲一遍,让他也能听懂。我常常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说“我不会”、“我不懂”、“我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表现自我,无论学生的回答多糟糕,我都想尽办法予以肯定,鼓励他下一次发言。因为我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其次,运用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增强内驱力,激发学习兴趣。比如,一篇文章的朗读,几十篇阅读分析题,一段文言文,诸如此类的练习,你可从头到尾的读,一道一道的讲,一句一句的分析,久而久之,学生会昏昏欲睡,兴味索然,但是,如果教师来个分组竞赛,分组讨论,比比速度,比比正确率,学生那种兴味索然的感觉就会烟消云散,课堂气氛也会为之活跃起来。
总之,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地研究学生的思想需要,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是合理有效的。“理解学生,教在心灵,其乐无穷,其效无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