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若干关于创新运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若干深思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8031 浏览:253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根据经济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多类化、多样化需求,提出创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探讨了以应用为主导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打造,以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力动特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1999年开始,随着第二次全国性院校调整,我国出现了一大批新升普通本科院校。截至2012年,我国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325所,独立学院303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有生力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分布来看,60%以上的新建本科院校位于地市级城市,生源也多来源于地方。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特色办学,也有利于提高地市、县市和广大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例,缩小城乡高等教育的差别,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国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培养目标和定位上,广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基本取得了共识:即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培养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应该说,这一共识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普通本科人才培养”区别开来,具有明显的特色,基本体现了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思想。
但是,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呈现出多类化、多样化的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提出改革人才培养体制一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这表明,我国教育的这种不适应很大程度体现在人才培养的不适应上,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从教育实践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也确实存在着学科基础和理论研究不如“研究型大学”,动手能力和“安心在岗”不如专科院校的尴尬局面。这就说明,在找准定位的同时,必须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真正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将人才培养目标贯穿每个教学环节,明确“为何教?” “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改变教育的“不适应”,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关概念的阐释

1. 应用型本科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而言的,是一种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它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首先,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本科人才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更注重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将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逻辑体系转变为以专业为导向的技术逻辑体系,学科要服务于专业,理论以适用为度,强调服务生产一线、管理生产一线的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也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能力培养上,不仅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也要注重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就业能力,还要强调创业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多元化、多样性的要求。
最后,在素质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职业素养。这里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指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使之拥有丰富的职业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潜力。

2. 人才培养模式

最早使用“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中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此以后,它在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被普遍使用。
在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源于:论文 范文www.618jyw.com
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也进行了阐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
魏所康在《培养模式论》一书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和说明:“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是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结合概括。”[3]
因此,可以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它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涵盖了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内容;以科学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等的人才培养手段以及自身评价和社会反馈的人才培养评价等。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但是,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完全适应学生职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将传统教育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革为真正的以“学”为主。要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来改革教学方法。一是要改革理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从传统的单向式教学向讨论式、案例式教学转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学、实训实习、工学结合等综合性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采取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与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三是采取开放式教学和研究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激发学生对专业、行业发展深入研究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基础。

6. 发挥产学研合作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实践知识、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就业能力。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和当地政府,建立高校和产业界互利互惠合作机制,研究和实践各种产学合作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企业人才实践能力与管理优势、设备与技术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实习基地、培训中心和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基地;开展应用型科研,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推动地方产业发展。
十多年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也证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产学研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一线的生产实践是学生的最佳实习课堂,产学研相结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只有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培养道路,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才能培养出素质好、能力强、社会欢迎的人才。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良性互动,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捷径。

7. 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助推培养模式改革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过程决定了其评价指标不同于传统的学术性、研究性人才,不能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而应该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核。如果说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往往以试卷、实验、论文、毕业设计等来考核,那么对专业能力的考核就应该是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了。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重视过程管理和评价,建立开放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甚至可以参考和引进企业、社会评价指标。比如,学生实习期间的评价主要由所在企业技术人员或指导人员评价学生对技能掌握的情况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套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要以评价为助推器,推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要变革用试卷考核的单一知识性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过程性综合能力评价方法,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要改变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内容,重在激励与发展;要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其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内涵和外延上有所创新,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刘耘. 务实致用:对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6(5).
[3] 魏所康. 培养模式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2,5.
[本文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吴芳和]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