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探法学运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实现途径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5686 浏览:153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法学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普遍接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应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为核心,从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改革。
关键词: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途径
1674-9324(2012)12-0216-02
法学专业从性质上来看,属于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社会提供法律职业者和服务者。由此可见,“法学教育具有深刻的职业背景……在任何国家中,法律教育的主要任务,无不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应用型法律人才不是一个“专业人才”,也不是“简单的操作型人才”,而是掌握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法律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人才。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已为社会普遍接受,鉴于目前实践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从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途径方面提出改革思路,使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可行。

一、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范例法、讨论法、辩论法和模拟法庭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主线,融“教学、实训、实习”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主要环节有:
1.范例法。通过教师对案例精心筛选,选择富有代表性、有一定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案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创始人——前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认为,法律是一门科学,而科学意味着实用性,实用性是当时所有的大学教育和时代的呼唤。案例教学法是适应现代法律教育的,它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适应性,注重学生的思想在法律程序中形成独特的能力,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学生个案分析,发现各种法律原则,法律思维能力的训练,获得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2.讨论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与交流,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怎样搜集资料、怎样获取案例中重要信息,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完善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3.辩论法。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通过具体问题的辩论,在理论的基础上,找出理论和事实依据,展开辩驳,进行实践,组织材料和语言说服对方,挖掘对方的错误,证明己方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辩证思维意识、反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个人意志都是很有帮助的。[3]
4.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司法实践中的不同角色,生动具体再现案件审判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在与现实情况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学习情景,使学习更趋直观化。它不仅能给学生真正的、具体的情绪,并能使学生在事实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挥其接受系统培训及检验。

二、课堂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见习、社会调查和法律实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法学教学中,既应重视法学基础知识的讲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的途径就是给学生提供见习和社会调查的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法律实践,包括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诊所。
1.见习。法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对本科学生四年的教学活动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见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实践的教学方式,包括旁听法庭审判、参观监狱等司法观摩活动,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司法实践的感性认识。可结合培养方案中的有关课程,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相关案件的审理,使学生初步了解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以及法律条文在审判案件中的具体运用,让学生能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
2.社会调查。它是将社会学、统计学和系统学等多学科的方法移植到法学教育领域,以此训练学生在繁杂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结合现实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解、统计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法律实践。第一,教育实习。让学生到法院、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直接参与法律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检察官、法官和律师的工作,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法律文件、处理案件中国论文中心www.618jyw.com
、适用法律和司法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毕业后的角色转换奠定基础。第二,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采取信件、现场等方式,以社区为载体,向社会宣律、提供法律咨询、司法文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收获知识和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双赢”效果。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省时的法律实践方式。每年可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组织学生进社区进行法制宣传,也可配合司法部门开展法律咨询活动,这样既宣传了法律知识,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第三,法律诊所。作为一种全新的法学教学方法,通过“诊所”式教学法,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参与书本上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这是缩小书本知识教育与实际职业技能之间距离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三、对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途径的思考

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指出,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心理素质好和适应能力强的能够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实际工作和具有法学研究的初级能力的通用法律人才。[4]只有适时进行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才能适应两型社会建设法治的需要的人才。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同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一系列要素及其相互协调运作。这就需要我们在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确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积极促进法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逐步建立起以法学学科为主、多种相关学科并存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构建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加强法学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建设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霍宪丹.当代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2.
韩慧.论美国法律教育的职业化取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8,(13):37-39.
[3]欧仁山,李艳梅.论法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3,(5):114-116.
[4]曾宪义,张文显.中国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教学研究项目“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蓉(1979-),女,湖南澧县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环境政策与法律。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