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塑造论塑造道德人格途径大专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4163 浏览:11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论点,站在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从外界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维度提出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五个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人格;途径
1009-4156(2013)06-108-02

一、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性

对于即将踏上社会、成为工作者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的任务就是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其中“做人”,就是指人格,人格好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时蓉华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曾这样说“人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为社会化做准备的阶段。大学生道德人格是指大学生个体在一定社会规范与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做人的各种品质的总和,是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道德实践形象的统一体。因此,良好的道德人格是大学生在未来的人生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个人才能发挥的方向。在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律性人格,以便于他们毕业后在社会中传递正能量,正向发挥自己的优势。于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进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民族道德素质,赢得人生的成功。因此,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

二、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途径

从性质来分,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途径可以分为外界塑造和自我塑造两种类型,其中,外界塑造主要是指高校教育所提供的外在的环境、动力影响和知识内容等;而自我塑造更加强调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学习。这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外界塑造为自我塑造提供了平台和保障,而自我塑造为外界塑造增添了活力和提供动力源。笔者总结出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五个途径。其中前三个途径属于外界塑造,后两个途径属于自我塑造。

(一)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中,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时事政策”、“廉洁修身”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课程当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党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大事,同时也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廉洁修身”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并激发其主动修身的。但往往思想政治课很容易被忽视,学生容易出现开小差、甚至逃课的行为,因此,两课建设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课题,高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通过强师工程,培养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通过积累大学生中所发生的故事作为课堂的教学案例,并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具有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使学生爱上课堂,从而达到主动增强道德意识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考勤管理和课堂考核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比如,加大课堂考核的比例,改变以往死板的卷面考试的方式,并且采用较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如小组探究作业、小论文等,还可以增加思政课实践的环节,比如,通过到博物馆参观、接受主题教育,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二)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提高意识

在课外实践方面,增加一些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公关礼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活动过程中慢慢体会、消化,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道德人格体系。比如,在感恩节前后,开展“人人家书”比赛活动,发动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封家书,感恩自己的父母,通过这个活动促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加入到学生干部行列中来,鼓励学生在为同学、为组织服务的过程当中去体验做事的快乐,同时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会如何更好地去与他人沟通,培养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去塑造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比如,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师徒链式反应的培养模式,从纵向上由教师培养年级学生骨干,再由骨干培养其下级干部;从横向上,由高年级干部培养新生年级干部,既缩短了培养的周期,又扩大了培养的范围。事实证明,有学生干部经验的学生在独立、自律、人际交往方面比既不当学生干部、又较少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更胜一筹。

(三)用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人格去感染学生

在大学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并不像中学那么频繁,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却是一种相对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高校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道德人格的引领者。特别是年级政治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各种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们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不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名师课堂、名师指导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学生以无形的激励。一方面,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学名师、思政名师的评选与宣传,传递名师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全体高校教师应当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的素养,用无穷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引领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人格。

(四)在大学日常生活中感悟和提升

大学生活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开始,学生在四年里,与身边同学朝夕相处。可以说,大学里就是一个相对单纯的小社会,特别在同宿舍同学的相处中,大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地方习俗和生活习惯,他们需要在大学里学会怎样与同学和谐相处,学会怎样求同存异,学会互助友爱。大一新生,处于一个磨合期,同宿舍同学之间可能因为诸如打呼噜、开音响等行为而影响到他人休息而引发矛盾,但如果问题发现及时,调解及时,他们也会渐渐意识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渐渐养成自律和相互理解的良好人格。相反,如果发现不及时或者矛盾不断累积,容易引发类似“马加爵事件”的悲剧。因此,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高校应该更多地灌输给学生以如何与身边同学和谐相处、互助友爱的积极思想,并在学生干部中安插“眼线”(也称秘密通讯员)和调解员,使生活矛盾化解在萌芽期。但最终还是要鼓励学生自主自觉接受生活的磨炼,培养自己心胸阔达、热情大方、平易近人的品格,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或者解决生活矛盾。

(五)激励学生常常“慎独”

“当你在空无一人的课室里发现桌面上有一部你羡慕已久的Iphone手机,你会怎么做?”这是对学生心灵的一个拷问。笔者也常常会接到学生主动交上来的捡到的饭卡,这些学生具有拾金不昧的良好品格。孔子曰:“君子乎,慎其独也。”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更加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做事更加谨慎。它是道德修身的一种至高境界,也大学生廉洁修身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塑造良好道德人格必不可少的武器,也是道德人格得以牢固形成和保持的有力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大学殿堂再也不是绝对纯洁的环境,也会有许多丑陋的事情发生,大学生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排除不良事物的影响,只有坚持慎独,才能使得道德人格稳固不变。因此,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主动修身,“慎独”是塑造道德人格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自我塑造的根本。笔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从新生开始,开始以他律的方式倡议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早起早睡、早读、晚修、勤俭节约、每周至少逛一次图书馆、每天运动半个小时以上,每天对着镜子说出自己一天的计划等,同时,开展各种宿舍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当学生感受到良好习惯给予他们的益处时,大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自律起来,也能自觉抵挡住外界环境的诱惑。
三、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制的转轨与社会的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影响的渠道逐渐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样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多元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新时期的大学生爱憎分明,他们充分肯定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个性的过度彰显,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滑坡”现象,缺乏一种坚定的正向价值观的支撑。于是,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具有成人的特点,心智也逐渐成熟,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高校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着力于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和体验教育方式,使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自我塑造当中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