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中专生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4659 浏览:110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学案导学就是让“生本”理念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情飞扬起来呢,我们就必须给他们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使其主体作用发挥,才能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如何才能发挥主体作用,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源于: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点是一问”。因此,创造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创设悬念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主动性

“悬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强烈的想念和紧张的心理,这种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急切的求知。悬念的设置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而定。若把悬念设置于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思考的热情。例如在八年级讲了矩形的定义及性质的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你要到玻璃店去划一块矩形玻璃,只带卷皮尺去,请问你怎么去检验这块矩形玻璃是否标准呢?这就引出了下一课的矩形的判定这一节内容。课后学生跃跃欲试,寻求方法。对学生的课外预习起了指导作用。学生通过带着问题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找到了解决悬念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悬念也可设在课头,作为引入问题。例如,在引入数轴的概念时,仅仅明确甚至强调“数轴”是“规定了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学生一定不易接受。如果我们创设以下的情境:拿根杆秤称物体,秤杆上的星点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温度计上用点表示温度……秤杆、温度计都有具有三要素:(1)度量的起点;(2)度量的单位;(3)明确增减的方向。这些事例、模型、实物都启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了思维的效率。

(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兴趣

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矛盾的魅力在于把人吸引住,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论断。“愤”、“悱”是学生思维很活跃的心理状态,而矛盾是激发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教学时可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矛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如在解答时,可有意出现差错与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正误冲突,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正确与错误的强烈对比,波澜迭起的教学,形成了创新思维的问题意境,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教学时创设“矛盾”情境,有利于引发探索兴趣,提高思维的效率,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找到矛盾根源,并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终生难忘。

(三)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乐学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实物、挂图、放录音、投影等方法,尤其是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主动地思考。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先介绍一个学生的母亲自豪地夸奖自己的孩子活学活用的故事来激发情感——原来是该生家中柜中的圆形玻璃镜不小心被碰碎了,这个学生仅仅找一块带有边缘的碎块到镜店就配了一块合适的镜子。然后把问题逐步展开:学生发现将此转化为数学问题是确定圆的问题,通过复习确定直线的办法(直线的性质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类比探究“几点”确定圆。于是在故事中提到的碎镜块的边缘上取一点A,作圆经过它很容易,只在以A点以外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该点与点A的距离为半径就可以作出,这样的圆有无数多个,显然达不到复制镜子的目的。同样在碎镜块边缘上取两点呢?取三点呢?学生积极参与,轻松愉快地完成知目标,同时,学生在了解知识产生背景(实践产生理论知识,发展理论知识;生活需要掌握知识,发展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最后通过给一个残损的机械零件——轮子做复制件的作业(有余力的同学可通过测量计算其半径长),达到了技能目标的实现,也将主体作用的发挥延伸到课堂之外。

二、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搭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舞台

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 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是 “以生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由于是新接触的知识,又是初中阶段第一节课,学生在小学有所涉及,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此时有一种表现欲),相信和尊重他们,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让他们大胆地说,不拘形式的把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几何体统统画出来,不管画的怎样均给以恰当的评价,然后抽出其中的图形如“长方体”,引导他们观察这个几何体,思考面与面、边与边、角与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怎样知道自己所画的就是一个长方体?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学改革一个永恒的主题。
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真正把课堂组织教学变成一门艺术,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