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向输出导向EFL语言能力构建方式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6744 浏览:227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语言能力是一种多层面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理解所需的语音、词汇、语法、社会文化、相关策略等知识体系及相应的生成表达技能两个方面。我国英语教学应该尽快走出语言能力内涵理解、教学环境特征、教学阶段性目标定位及评估内容结构等误区,明确语言能力的阶段性知识体系和构建以输出为导向的EFL学习和测评体系,切实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语言能力 EFL教学 输出导向 构建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家长对学生的英语教育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投入成本也越来越高。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条件较好的城市,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即使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很多学校也从小学三年就开设英语课程。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更是抓住这一有利商机,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包括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甚至是成年人,开设各类英语培训项目,数目庞大。但是我国英语教学在整体效果上却饱受诟病。虽然从幼儿园到大学本科毕业,接受了少则13年,多则18年的英语教育,大多数学习者仍然不能利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以至于部分人大代表和学校领导及老师感到很失望,甚至建议将英语课程从部分学校或专业教育中删除。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虽然存在客观的教学条件限制,但更多的是我国英语教育者及整个社会对“英语能力”的认识,以及由此导致的教学和评估问题。笔者将以英语“语言能力”的内涵、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学的特点为重点,探讨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概念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句法理论面面观》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学习一门语言就是掌握它的语法,即生成、理解符合语法规则的正确句子,并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两个概念。前者指说话人或听话人在最理想条件下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是本族语者内化的语言知识体系,包括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等规则,后者指语言知识在适当场合下的具体应用。但是这一理论因为没有考虑到外在的社会文化因素,受到很多研究人员的质疑。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批判和发展了乔氏的语言能力理论,在《论交际能力》中提出了“交际能力”概念。Hymes认为交际能力是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某种言语在形式上是否可能,是否合乎语法;在心理上是否可行,是否合适;在社会文化上是否得体;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概率是大还是小等。
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补充。Canale和Swain(1980,1981)提出的交际能力构建模式认为,交际能力由四个子能力组成:(1)语法能力,掌握语言规则知识,即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2)语篇能力,即根据不同的载体,把语言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组句成篇的能力;(3)社会语言能力,在特定社会语言环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4)策略能力,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达到交际目的的策略。
Bachman(1990)在总结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语言交际能力模式包括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判断、计划和实施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因素。其中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两大组成部分。前者包括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后者包括语言功能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
这些理论对语言教学和评估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Tylor(1988:158-9)认为这些研究对“能力”这一术语的使用比较混乱,“一方面,他们没能把知识和能力区别开来,或者只是把两者混为一体,另一方面,他们没有把所有说话人(母语说话人和非母语说话人)使用的策略与非母语说话人特有的策略区别开来”。
在国内,陈佑林(2000)、牛强(2008)、冯莉(2009)等分别结合西方的语言能力理论和我国的英语教学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和能力等进行阐述,提出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根据这些理论和观点,笔者认为语言能力应该包括知识和能力两大部分。前者包括语言形式知识、交际策略知识,后者指这些知识在交际中的内化和理解、生成应用,表现为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二、我国EFL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语教学”和“二语教学”概念不清

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对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批判,教学中要不要教授语法的争论一直都在持续。虽然经历了九十年代只重视交际法不教语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之后,大多数学者坚持认为语法是外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反对的声音仍然存在。笔者认为,语法之争的实质在于对于EFL和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理解上的分歧。EFL和ESL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使用的环境、学习者的目标和动机。外语学习者学习英语是为了特定的个人目的或要求(升学、考试、找工作),而不是在工作生活中使用英语。学习的特点是语言环境缺乏,文化接触不足,主要是通过有指导的课堂学习进行,动机不强,不持久。学习内容都基于教科书,而不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学习者主要关注语言知识本身,语言知识掌握牢固,却不善于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在我国英语属于EFL,英语教学主要发生在课堂上,缺少必要的正确、可理解输入和实践环境,虽然很多研究结果和文章都认为可以开设诸如英语角、网络沟通、课外活动等第二课堂形式增加语言运用机会,但就笔者了解,事实上,由于教学条件(如网络)、学生态度、时间、教师组织等的限制,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吸引大多数学习者真正参加。因此,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学得,英语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2.对英语“语言能力”的概念认识模糊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语言能力”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以Bachman(1990)语言能力理论为基础的“语言能力观”已经得到普遍接受,即语言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综合概念,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言功能、语域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和生成能力。但是,当前无论是教学者还是学习者,大多将语言能力等同于语法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仍然以语法知识为重点,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都不厌其烦地重复语法知识和提供生词释义,对语言能力的其他方面或是避而不谈,或是泛泛而谈,没有与语言交际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