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语文谈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11383 浏览:46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为熟练掌握课堂语言艺术,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课堂语言的规范性,课堂语言的生动性,课堂语言的情感性,以及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锤炼;课堂语言艺术
2095-3089(2013)17-0-01

一、何为课堂语言艺术

对于语言艺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这样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表情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课堂语言艺术,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精炼的语言,用以培养人的技巧。
课堂语言艺术,不仅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往往乐此不疲;而有的教师却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思想开小差,甚至睡大觉,其原因就在于教师不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这些事实证明,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运用教学语言的水平和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本身要抓的就是“语言”,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先生这样说:“小学语文教学,一是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二是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三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良好机制。”欲胜任此等任务,教师自身除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之外,还得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二、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锤炼课堂语言艺术

1、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语言条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阐述观点见解、表达思想情感。对儿童说话不可轻率,如果认为儿童知识水平有限,思考能力较差,而又充分信任老师,教师课堂语言就可随意的话,从师德上讲是“误人子弟”,时间一长,也会使教师自己威严扫地。
(1)条理清楚。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2)简洁流畅。课堂语言应该做到言简意赅,把复杂的东西以最简单的话语清晰地表达给学生知道,否则学生听课会出现大脑疲劳现象从而使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如果说话结结巴巴,不但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会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

2、课堂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规范,还要生动。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就能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得风趣。
(1)直观形象。给小学生讲课,教师用直观性强的语言说话,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色,可适当运用故事或谜语讲述,如有的老师在教“碧”字时,让学生猜谜语:“王姑娘,白姑娘,一同坐在石头上”,教“公鸡”时,让学生猜:“头戴红帽子,身穿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晨催人起”,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字的字形结构和事物特征。
(2)富有趣味。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饶有趣味。怎么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富有趣味呢?平时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典故、诗词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赶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3、课堂语言的情感性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口语,应当是发声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的。当你带着对事业,对孩子的热爱,精神饱满地登上讲台,学生立即就会受到你的情绪“辐射”的感染。如果你将备课接触教材时的激动或感受,在课堂上表达出来,你的语言就有吸引力,这叫“以情夺人”。充满爱意。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一种“爱抚期望心理”,这是稚嫩、幼弱者的本能心态。他们对有丰富感情负载的语言和寡淡冷漠的语言,是能敏感地加以区别的。甚至你无意中流露的一个眼神,隐藏于嘴角的细小表情,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所以,把对儿童真诚的爱与感情溢于言表,那么,即使是脱口而出的话,也能“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饱含着慈爱之心的儿童化语言,会引起孩子强烈持久的内心体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富有个性。为使语言有情,首先语言要有个性,所谓个性语言,即自己的富于独特情感的语言。单单在授课中注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和热情了吗?未必!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个性特征应该是具有自己的风格独到的魅力,能体现出该教师健康的个性和心态。

4、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如:教师不善启发或启发不适时、不适度或启而不发等不利于优化教学语言的现象,使学生的思维扼杀在摇篮里,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语言的“引导”、“诱发”上下一番功夫,认真研究探讨,采用多种启发性教学语言,把握诱导、启发的时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语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启发性包含着两层意思:
(1)发展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或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
(2)富于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情并茂的文章,教师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启发性语言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通道,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寻找与学生生活的相通点,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增补想象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画面、意境等,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是规范生动、饱含情感而又富于启发的。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熟练掌握语文教学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郭启明主编《教师语言艺术》
尹慧茹《论教学语言艺术中的“三感”》
[3]曹金枝《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