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一些倡议中专生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19477 浏览:837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但目前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尽可能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探索一种新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
2095-3089(2013)17-00-01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它要求学生将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明细账、总账、日记账,并由计算机自动算账、转账和结账以及编制各种会计报表,替代人脑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然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现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上机实验课效果不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教师教学指导力量有限,难以一一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地个别指导和检查。每次上机实验一个老师带30—40个学生,老师也辅导不过来。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无论是系统问题,还是操作问题,都不能得到及时指导,实践能力大打折扣,实验效果不理想。

2.教学方式单一

在教学方式上,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介绍所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步骤。教师在此无疑成了一种活化了的“软件说明书”,根本体现不了教师应有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此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性得不到提高,亦不具备很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材课后练习单一

很多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其课后习题数量少而且习题类型单一:有的只有复习思考题;有的给出的章节后习题是对实验步骤数据的“翻版”,更换一下数据而已;有的甚至没有课后习题。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实验内容后,巩固知识这一环节就显得薄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践性亦比较差。

二、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的知识和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之,分组讨论,设计案例,然后将设计好的案例分角色地上机操作检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案例及账套信息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总账的时候,要求每组学生在讨论确定企业的信息后角色岗位的分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在整个案例完成,各组成员再在一起思索讨论和总结,经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学生们牢牢地把握住了各知识点,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对案例设计浅析,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技能,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而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大大改善专业教学效果。

2.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采用同步共进法和异步共进法来把操作内容进行有机分割,化整为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减轻教师的辅导量、提高教学指导效果的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统计分组原理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应用。
上面提到,教师教学指导力量有限,难以一一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地个别指导和检查。而分组教学法由于借助学生的力量,采取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层教学和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则有利于解决教师教学指导中因时间紧、任务重而指导不足的问题。
其次,职校学生学习程度不一,会计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学习进度、学习难度等原因产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如对教师的依赖、需要同学的帮助以及加快或放慢教学的进度等。
实践表明,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完善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发挥巨大的潜能,促使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分组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1)科学合理地分组
科学的统计分组是分组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前提,分组的好坏直接影响指导的教学效果。因此,分组必须确保科学合理。以30—40人规模大小的班级为例,一般划分为多个学习小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组,每组8—10人。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生人数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到5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选择一名热心助人、责任心强、水平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协助老师进行指导和检查。组和组之间留个小通道,方便教师的走动和指导。
(2)提出教学目的及要求,设计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带着要完成的案例或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每组学生以账套主管的情境角色登陆财务软件,案例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会计科目的增加修改删除;核算项目类别的增加、修改;币别的设置;账套选项的设置;初始数据的填制及进行试算平衡。把这5个知识点隐含在5个案例中,每节课完成一个案例;同时又把每节课的案例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如第一个任务是按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处理”。如此,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轻松自然。
(3)强调独立思考,尝试完成案例
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并强调每位学生都应先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案例,再和组员进行讨论、求助,以避免分组合作教学成为差生抄袭好生的课堂,使学生形成“吃现成”的坏习惯。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岗位,对每组成员进行财务分工,设为账套主管、凭证录入员、凭证审核员、记账员、月末处理人员、报表管理人员及工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等。就一个小组内的若干小组成员而言,不管处于哪个岗位,首先必须独立承担该岗位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当每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该岗位的业务处理和软件操作后,再在组内进行轮岗,如原来的账套主管调为凭证录人员,凭证录人员调为凭证审核员,以此类推,让组内每个成员都能熟悉不同岗位的不同业务处理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
(4)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及团队精神
小组内部的合作与交流,其目的在于最优答案的确立以及对差生的帮教。例如,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教师在每一张原始凭证里设计了几处错误,组员们先各自找错处,直到找出全部的错处为止,充分体现合作的优势,发挥了团结力量。而每当学生发现错误时,组员会对其产生羡慕、敬佩之情,甚至把其当作本组的主力,有同伴的激励,学生的操作积极性会不断增强。
(5)各组上交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小结,对每组进行评价、激励
每次分组教学课结束前,教师应对每组的活动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本次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对各组表现优异者点名表扬,并加分激励;对各组的“小老师”(积极辅导差生的学生)给予肯定;对积极学习的差生也给予加分,进一步加深其学习热情。

3.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我认为电算化课程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二个学期比较合适,这时的会计班学生已比较熟悉手工会计模式及会计业务循环了,对手工会计的帐簿、凭证、报表的格式及内容已相当了解,这时从手工做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比较容易。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