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论述视阈内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18152 浏览:81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在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倡导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突破口,带动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那种唯科学化的精确教学观在很大程度上还占主导地位,以致于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弊端。教师往往忽视模糊性而习惯于精确性,片面追求教学目标的简单化、教学过程的系列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以及阅读练习的标准化。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精确化带来的弊端和不足,本论文试图运用模糊理论指导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正确把握阅读文本的模糊性,即不清楚性、不确定性和开放性,激发阅读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健全的阅读心理品质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念,达到自我完善、自我优化、自我发展的终极目的。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模糊理论视阈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首先,追根溯源地从古今中外对模糊的定义和理解中,得出模糊理论的本质是“不清楚性”和“不确定性”。继而根据模糊理论指出当今精确阅读教学的弊端——教学目标明确化中的隐性缺欠、教学方式模式化中的惰性思维以及教学评估标准化中的偏执僵化。再次从阅读的主体和阅读的客体两方面论述了将模糊理论引入阅读教学的公道性。最后,论述模糊理论视阈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以模糊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的前理解为条件|教育论文网|,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情境,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主动地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探索,经过体验和感悟,建构文本意义和建构自我生命意义的活动。第二部分:模糊理论视阈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模糊理论视阈内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整体性、主体性和建构性的特点。整体性要求阅读教学不要做局部的精确的分析,要体现语文本身的完整性,提高学生对汉语文本的整体感悟能力。【关键词】:模糊理论语文阅读教学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英文摘要6-8引言8-9一、模糊理论视阈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9-19(一)模糊及模糊理论9-14(二)当今精确阅读教学的弊端14-15(三)将模糊理论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的公道性15-18(四)模糊理论视阈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18-19二、模糊理论视阈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19-27(一)整体性19-22(二)主体性22-24(三)建构性24-27三、模糊理论视阈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27-35(一)整体感读27-30(二)体验解读30-32(三)建构赏读32-35四、模糊理论视阈内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35-41(一)创设、开放的阅读环境35-37(二)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37-41注释41-43参考文献43-4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5-46致谢4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