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语言学语言学方向现存理由及应对措施网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24808 浏览:1100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每年都有一些同学选择语言方面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但是,由于我们平时很少进行语言研究的训练,大部分同学没有阅读过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这样,同学们几乎是在完全不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程序的情况下选择了语言类的论文题目的,因而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在考察了近几年本科论文选题和往届毕业生语言类论文的基础上,对同学们的语言类论文在选题和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对以后愿意选取语言类题目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同学有些参考价值。

一、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选题太大

不少题目是一个学科,或者是一个分支学科的名称,这样的题目,别说一篇论文,就是一本几十万字的著作,也只能写出一个概论或者纲要,不可能写成观点明确、论证详细的论文。比如这样一些题目:《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语言得体性研究》、《现代广告语言研究》、《汉语典故词语研究》等。第一个题目《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是汉语的“模糊语言”还是英语或其他语言的“模糊语言”,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是外交方面的还是军事、政治方面的?就汉语范围内来说,古代汉语的模糊语言和现代汉语的模糊语言在“语用”上肯定是不同的。这么大的题目,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从后来写成的论文来看,也只是大话、空话,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2.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和题目太大相一致的问题是,选题中没有体现出研究对象和研究的范围。比如上文所罗列题目中的《汉语典故词语研究》,汉语的典故词语是非常多的,题目中没有交代作者要研究的是哪一本书或者是哪一部词典的“典故词语”,而要研究所有的汉语的典故词语的话,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显然是难以完成的。而且这个题目也没有说明要研究汉语典故词语的哪一方面的问题:是来源方面的,还是应用方面的或是结构方面的。也就是说,这个题目实际是一个研究领域,是汉语词汇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领域,把一个研究领域的名字作为论文题目,显然是难以开展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

(二)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论文选题时,首先要想到把研究的对象锁定在一个比较明确具体的范围内:比如要研究古代汉语,第一步是选定古代汉语中的一本典籍,比如《论语》、《孟子》、《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然后再确定研究这本书哪一个方面的问题:是词汇的还是语法的?如果选定研究语法方面的问题,再缩小明确到研究句式方面的还是研究虚词方面的问题,然后根据研究文本的实际情况,再确定具体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逐步缩小研究范围,什么时候研究的对象明确了,研究的问题明确了,研究的思路也就明确了,那么选题的可行性问题也就解决了,剩下的就是进行研究了。

二、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拼接编制论文

不少同学写毕业论文时,不进行第一手语言资料的搜集,而只是搜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是只搜集前人的论文和著作。在写论文的时候,由于自己没有进行语言资料的积累,只能拿别人的论文进行重新编辑,最后写成的论文就是东拼西抄,汇编而成的。就好比是建房子,参考人家盖好的房子是为了学会盖房子,是为了模仿和学习,同时也是为了建成一座与别人不完全一样的房子,即进行创新。如果自己不去准备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图纸设计好了之后,只有拆除别人的房子,利用别人用过的建筑材料建一栋房子。对于写论文来说,其实是变相的剽窃和抄袭。
近几年的论文中,对这类的论文仔细区分,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由一篇变一篇的,这是典型的剽窃和抄袭。这又有三种情况:A.短变长。别人的一篇短文章,拿来后大量填充例子,随意发挥,原文的结构框架基本没有变。B.长变短。把别人的长文章进行删节,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不变,或者是把别人论文中的一个部分摘抄出来,换一下例子,补充一些例证等等,但其主要观点仍是别人的。C.典型的剽窃。直接借用别人的文章,原文不动,这种情况不多见,但也存在。
二是由两篇或三、四篇变成一篇的,这是拼接论文。这种情况在本科毕业论文中比较多见。从网上搜索到关于某一问题的几篇文章,把这几篇文章变成自己文章中的几个部分。比如有个学生写了一篇《汉语色彩词和词的色彩研究》,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以外,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色彩词”,主要论述汉语中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表示各类颜色的词语,第二部分谈“词的色彩”,讨论词的感彩、语体色彩等,很明显,这是把两篇内容不太相关的文章硬拼在了一起。
再比如:《齐鲁学刊》曾经发表一篇名为《典故词语的构成方式》的论文,论文总结的典故词语的构成方式是七种:a概括式、b缩合式、c截取式、d复合式、e藏词式、f飞白式、g序换式,笔者查对了一下,其中的abcdg五种形式是在一篇文章中总结出来的,是从典故词语的结构来衡量的,其中的ef两类,则是《修辞学发凡》中关于两种修辞格的总结,由于里面引用了几个典故词语,就被这位作者作为“典故词语的构成方式”了,但仔细一看,“藏词”“飞白”等,显然和“概括”“缩合”,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
三是由多篇变成一篇,这是汇编论文。这种情况在我校的硕士生毕业论文中比较多见。由于不去搜集原始语言材料,只去查阅前人的论文和著作,在写论文的时候,必然是把别人的论文次序打乱,重新编织自己的论文,比如有个同学写《某某方言词汇研究》,本来是很好的题目,但由于作者不去进行方言词汇调查,只复印、下载大量的方言词汇研究方面的论文,论文写成后,一共两万来字的论文,有八个部分:除去开头和结尾,主体部分有“某某方言词汇的构词形式”“某某方言词汇的演变形式”“某某方言词汇修辞特点”“某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某方言词汇的文化研究”“某某方言词汇的特征词”等等,由于论文一共才两万来字,每一部分都分量很少。其实,这些部分的每一个题目,都够写一篇学位论文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不去搜集原始语料,在参考别人论文的时候,搭好自己论文的框架,然后换几个例子了事,所以论文牵涉到的问题面很广,但是却无法深入和扩展。

2.论文框架大,内容单薄

有些同学的论文,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好几个小标题,而每个小标题下面往往只有几行字,打开论文,一页上有四五个小标题。很显然,这样的论文是先搭框架,再找材料填充的,找到的材料多就填充得多,找到的少就填充得少。如《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理据研究》,全文分五大部分,第四部分是“汉语委婉语的适应性原则”,下分“情境适应”和“社会因素适应”两个分标题,在“社会因素适应”中,又有五个小标题:a社会地位适应、b相互关系适应、c年龄适应、d教育程度适应、e性别差异适应。每个小标题下面的正文部分,往往只有几行字,不能展开论述,这样的论文显然给人一个内容单薄的印象。

3.论文中的非语言学内容太多

有些论文的题目是“某某语言研究”,但是内容却不是语言研究的内容,语言研究的特色不够。这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语言文字不分:如《现代广告语言研究》一文中,有一部分有关“广告用字”的讨论,这就超出了“广告语言”研究的范围了。还有一篇讨论语言的男女差别的论文,把《说文解字》的女部字和江永的女书等文字现象也包括进去了,这是不合适的。
二是语言文学不分:如《现代广告语言研究》一文中,有一部分是“广告语言的创作原则”,还有一篇《新闻标题的语言研究》一文中,有一大部分谈新闻标题的组成、写作方法等等,其实和语言研究没有关系。
三是以社会评价代替语言评价:比如《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一文,列出的“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有“自我保护功能”“礼貌功能”等,这些都是“模糊语言”的社会功能,而不是“语用功能”。再如《现代广告语言研究》中,有“广告语言的负面效应”一节,列举出的“广告语言的负面效应”共三个小标题:A.狂轰滥炸、B.夸大溢美、C.品位低下。“狂轰滥炸”是说到处是广告,这其实是广告行为的方面,不是“广告语言”的问题,再说,有些广告语言低俗,但是用“品位底下”来评价就不合适,因为“品位低下”是道德层面的评价,不是语言学角度的评价。
四是把语言和语言作品混为一谈:有篇《短信语言研究》,在谈到“短信语言的特点”时,说“短信语言”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其实“方便快捷”是“短信”这一语言作品的特点,而不是“短信语言”的特点。

4.非科学性结论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主要表现是:作者不去从语言事实中发现、总结语言事实本身的特点、规律,却大肆发表自己的主观理解和主观认识。比如,有篇《现代广告语言修辞分析》,文中列出了某种化妆品的广告词:“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这一广告词强调该化妆品的功能是能使人变得年轻。就这个广告词的修辞来说;有“对仗”“比较”“夸张”等,但是,作者却不这样去分析该广告词的修辞,而是说:“青春多美好!谁不爱青春?谁不喜欢青春?谁不希望青春永驻?已经失去青春的人谁不希望在回到青春时代?这一广告词抓住人们喜爱青春、留恋青春的心理,让人砰然心动,打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据说在某县城播出这一广告后,该化妆品的销售量急剧攀升,……”,这段话有600多字,全是废话,没有一句是对“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这一广告词的修辞功能的分析。

5.非个性化结论

任何研究都要求把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揭示出来,比方说你要研究“麻雀”,如果这样来描述麻雀的特征:“麻雀是一种动物,会飞,有两条腿,有两个翅膀,会叫”。这等于是废话,因为这一段话尽管说的都正确,但是没有把麻雀的个性特征揭示出来。如果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把这段话中的“麻雀”两个字换成“鸽子”“燕子”“喜鹊”“野鸡”“乌鸦”等任何一种鸟类的名字,这段话同样适用。技巧高超的画家画画,画什么像什么,如果画了一匹马,有人看着像牛,有人看着像驴子,甚至有人说是绵羊,那么这幅画是肯定很蹩脚的。学术研究也是强调研究什么东西,都要把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揭示出来的。
有一篇《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揭示出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有:a.灵活伸缩功能、b.委婉含蓄功能、c.礼貌功能、d.自我保护功能、e.文学审美功能。这五种功能其实可以说是任何一类语言都具有的功能,不仅仅是“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比如“文学审美功能”,什么样的语言都会具备这一功能。这样的结论,其实根本没有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揭示出来,只是大而话之地说了一通废话。

(二)应对措施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种种弊端,关键的原因是作者没有进行原始语料的搜集,看到一个题目,就写论文提纲,其实是在搭建论文框架之后,然后寻求例证往论文中硬填。找到的例子多就写得多,找到的例子少就写得干巴。如果进行了原始语料的搜集,并且在分析研究语料的基础上形成观点,写成论文的话,就很可能避免出现以上几个方面的弊端。
所以,为避免出现以上弊端,我们有四个方面的主张:一是坚持从小处入手,即“小题大做”,选择比较具体的题目。二是坚持从材料出发,也就是说,从事任何研究,都要把原始语料的搜集放在第一位。三是坚持归纳方法,即“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多多说话,材料少少说话,没有材料不说话”。四是坚持在分析研究语言资料时采用科学的方法,避免非科学性和非专业性的评价。

三、论文语言表述方面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学术论文是科技报告,不要求活泼的文句。但是每年都有一些同学的论文写得跟散文、随笔差不多。比如下面一段话:
品牌的定位
一般来说,定位是你对产品在未来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目中。定位可以看成是对现有产品的一种创造性试验。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情,改变的是名称、、包装及赋予其特定概念,实际上对产品则完全没有改变,所有的改变基本上是在做着修饰而已,其目的是在潜在顾客心中得到有利的地位。比如人们认为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大饮料生产商,格兰仕是中国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北京同仁医院是中国最著名的眼科医院等,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在与消费者长期的交易中所拥有的地位,是其他人很难取代的。这也是定位理论的本质作用。哈药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曾用“蓝瓶的”这句话来补充其广告语,这里的“蓝瓶”其实就是定位理论一个最基础的应用反映,它没有改变产品本身,只改变了产品的包装而已。它用一个颜色符号来区别于其它瓶装类产品,通过广告让产品在受众心中建立一个蓝色符号,一个特殊位置,这种位置一旦确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七喜的广告语“七喜非可乐”当初被人传为经典。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一种普通的碳酸饮料,但它用一个“非”的概念来修饰自己,强调自己不是可乐,用一个非字来区别含有七喜所谓的可卡因非健康元素。五谷道场方便面的“非油炸更健康”这句广告语曾一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也曾被人誉为七喜的成功克隆。但我们深究会发现,它们是对定位理论的一个横向深化,“七喜非可乐”和“非油炸更健康”他们本身已不仅仅是改变的是名称、及包装,他们创造的是一种新的品类,它们分别通过这种否定定位借助可乐与传统油炸面来赢得人们的视点。但他们这种“借助”又不是无根据的,它是建立在宣扬类比品的劣势或者过于传统的基础上的。广告语的定位不只是语言文字上的差异。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突破口,它们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把自己定位为:新生代的可乐,邀请新生代喜欢的超级歌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终于赢得青年人的青睐。一句广告语明确地传达了品牌的定位,创造了一个市场,这句广告语居功至伟。但如果你对广告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可口可乐的“要爽由自己”这句广告语更符合百事可乐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都知道,可口可乐一向标榜自己是美国文化的象征,本位的体现,是真正的可乐,而百事是以一个挑战者身分出现的,核心价值对像是新生代,核心价值观是:突破极限,渴望无限,无拘无束。正是这种青年人特有的价值观念,赢得了青年人的市场。我们再回头看“要爽由自己”这句广告语不难发现,可口可乐从广告语言上把诉求对象扩大转移了,消费者直指百事的青年人市场。这也是可口可乐广告定位的的过人之处。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