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平体育教学中教育公平理由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26460 浏览:1208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不仅体现在宏观领域,而且体现在课堂教学这样的微观层面。课堂教育公平不仅受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探讨,对体育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应对策略,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
关键词: 教育公平 体育教学 教学行为 不公平现象
教育公平是指学生的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位在教育中的体现,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处在与别人平等的位置上,有权利获得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机会。

一、体育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

谈到公平就必然联系到不公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公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时空因素带来的不公平。

班级授课时扩大了教育对象,但带来了问题。学生多了就为教育公平设置了障碍,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其次在体育课队形上大多数情况下要求齐排列,那么有的学生离教师比较近,有的就离得比较远,较近的学生和较远的学生接受教师的影响就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学经常从教师讲解示范到学生的模仿练习,所以空间位置不同的学生受到的教学效果也就会有不同。在体育教学中单独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不可能这样做,如果这样做的话课堂时间就无法分配好。应该说课堂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但一样的时间不一定能产生一样的效果。

2.教师的行为带来的不公平。

(1)教师仪表中不公平的体现。站位。教师的站姿中体现着许多教育内涵,而教师的站位则直接体现着教师的公平意识。当教师在讲解示范或学生练习时,长时间地站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会对其他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认为老师只注重那几位相近的学生,这样不公平就产生了。
衣着打扮。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加强期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衣着打扮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心态。如果教师经常穿着名牌运动服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家庭不太宽裕的那部分学生显得有些不公平,特别在农村学校中,贫困学生还是比较多的,往往会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
教师眼神。教师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目光中的教育力量是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清楚的,也是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然而,许多教师面对体育优等生时眼神中总是蕴含着关注、信任和鼓励,而面对体育后进生时往往会流露出不屑,甚至无视。
(2)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不公平。教学是一个过程,是师生个体、师生群体、生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没有这种多主体、多层次的交流,就没有真正有效的体育教学。
师生个体交流是体育教学互动的一种最常见、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从选择交流对象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作为主导者在师生交往中具有绝对的选择权力。为了使教学能够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交往对象时,总是喜欢选择体育优等生,因为他们比较容易完成练习内容,于是这部分学生就得到了更多的课堂时间,更多的参与机会。这就是教师选择意向的不公平。
师生群体交流中,往往是教师独霸,学生盲从。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学生模仿教师完成各种练习,学生只能在教师设定好的情境中被动地接受着老师传来的信息,逐渐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就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凸显的不公平。
生生互动在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小组合作的集体练习形式。在这种生生合作的练习中,也存在不公平现象。比如练习中那些后进生只能服从优等生;有时在分配任务时优等生经常担任重要的角色,而后进生就会失去很多交流和锻炼身体的机会。长此以往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教师教学心理的不公平。

教师的心理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心理存在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期待效应,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结论期待着事实的发生。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对那些可能完成练习目标的学生给予了正向的期待,且做出积极的分析;对一些不可能或者很难完成练习任务的学生给予了反向的期待,且常常做出消极的分析。这种情况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2)心理偏见,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所有学生都进行深入的交往,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交往,由部分推知全部,所以教师会因为某个班级有几个达标“困难户”的学生就对整个班级产生负面评价。在评价班级的运动成绩时会因为某个班级有几个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而给这个班较高的评价。对学生个体评价时也会因为运动成绩较好而忽略对一些缺点的评价。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对上述教学行为中体现的不公平现象,关键还是从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通过体育运动特有的性质培养学生平等与教师交流的权利和能力,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可或缺的。空间和时间的分配要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性合理的安排,可以尽量多的变换队形使每个学生都能享有较好的学练空间。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性,所以分层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可为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难度和方式,这就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减少了课堂中的“看客”,去除了课堂中的“死角”。

2.教师仪表行为的转变。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仪表形态上给予学生一个为人师表的表率引导作用,更应该在这其中体现起码的尊重学生、尊重自己的教育公平精神。
当体育教师走进课堂时,端正的站姿是必不可少的,走路时应该是抬头挺胸、身体挺拔,这会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积极的意义;体育教师上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但尽量不要穿名牌服装,得体、大方即可。这样的教师,学生在心里会给予更多的认同,学生也会在心理上有种受到重视得以平等的意识。
此外,教师的眼神在教学中也经常用到。有时学生在练习技术动作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教师会用目光注视该生让其集中注意力;有时学生做出危险动作时,用目光提醒他不可以那样做。这其中同样存在教育公平的问题,那就是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时要一视同仁。

3.改变心理偏见的消极影响。

在现有的教育机制下教师往往是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培养学习成绩优秀与否作为教学的目标、任务及判定学生优劣的标准。而体育教学应该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所以教师要消除这种教学心理暗示,转变对那些体育优等生有更多期待的心理,而以个性发展的均等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以相关的特有期待,突出体育教学结果的个性化。在体育教学中要打造一种平等、的教学环境,避免体育优等生始终认为“我最棒”,而后进生始终认为“我最差”的思想恶性循环,要在各种练习中尽量多给后进生机会展示自己,展示结果好则给予表扬,结果较差就给予鼓励,要懂得尊重他们,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是没有偏见的。
体育教学中的绝对公平很难做到,但我们应该做到相对公平。要实现这个目标最关键的因素是体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当发现有不公平的情况发生时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教学尽量做到公平。
参考文献:
郭喜永.教育公平内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现代教育科学.
陈磊.试论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公平问题.教育精神的理性回归.
[3]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