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欣赏教学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4592 浏览:12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但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低段生,他们处在似熟非熟的阶段,大多学生不肯主动回答问题,也不喜欢老师叫其参与课堂音乐活动。而且高中音乐欣赏曲目篇幅大多冗长深奥,不易把握。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师生间怎样互动,已成为音乐教师的一个教学难题。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不失为教学在一个好方法。
[关键词]音乐;欣赏;合作;互动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抒发感情的艺术。欣赏音乐的过程是感情的投入与体验的过程,它既包括欣赏者对于音乐内涵的感情进行体验的过程,也包括欣赏者自己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所谓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观察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的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陶冶情操。但是,现阶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只注重教师讲授, 而忽视学生自身体验的过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在欣赏课堂上主动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音乐欣赏课效果难以提高。而要改变学生呆板、被动的局面,就迫切需要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参与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合作学习对高中生感受音乐、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下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同行探讨共勉。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高中音乐欣赏课,重视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开设和教学;加大对高中音乐欣赏课硬、软件设施的投入,使高中音乐欣赏课在高中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可以利用学校已有的设施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比如:有些学校有自己的广播站,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在课余时间定时播放一些适合高中生的音乐作品,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些学校具有礼堂、大教室或者多媒体教室,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让学生在欣赏文艺节目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认识水平,建立良好的校园教育文化和环境。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内容的选择关乎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教学内容合理,能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音乐教材是实施课堂音乐教学最有效的载体,也是音乐课程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在教学实施中,我们除了要充分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外,还要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改编、调整和补充部分内容。如在欣赏《江南丝竹》的教学中,笔者选用了同一体裁的乐曲《望桩台》和《八板》,两段音乐虽是同一风格,同属五声调式,但由于速度、拍子、旋律的不同就形成了对比,给学生以极强的审美情感体验。
2、精心剪辑教学内容。在欣赏大型作品时,教师要做到精心剪辑,抓住音乐作品的主题,这是教学的关键。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作品篇幅较长,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感受第四乐章的精髓呢?笔者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了主题音乐重构教学内容,剪辑了主题音乐《欢乐颂》、引子主题、宣叙调主题、欢乐主题、合唱《欢乐颂》这五部分内容,在突出主题音乐教学的同时,紧紧围绕着主题音乐聆听与剖析,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创作的每一个音符都体现着他的创作思想。一个大型音乐作品通过精心剪辑后展开课堂教学,既突出了主题,又科学地解决了大作品聆听时的审美疲劳和时间问题,从而凸显了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应注重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教学对象是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展开音乐教学,引导他们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我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引导:
1、听。 要了解一个作品,“听”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可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比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可以使他们全神贯注地听,促进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2、唱。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唱响音乐主题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在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时,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作品。
3、想。所谓想指的是在欣赏作品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由于学生对这首歌已经较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听”、“唱”、“想”三个方面的参与就是为了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四、拓宽途径,合作学习

合作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不可缺少的教学途径,而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会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合作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长城谣》时,教学过程大致是:先让学生欣赏自制的影片《长城谣》(九一八事变),后提示学生看《长城谣》的歌词,再回忆影片《长城谣》中几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个真实的历史镜头。请同学们想一想,影片《长城谣》中日寇侵略中国暴行的历史镜头有哪几个?此时,同学们屏住了呼吸,课堂内鸦雀无声,而后是愤怒的控诉:镜头1是“被日军毒气毒死的中国儿童”,镜头2是“日军用军犬咬死中国百姓寻欢取乐”,镜头3是“长江边上成千上万的被日军烧焦的中国人的尸体”,镜头4是“被日军奸杀的中国妇女”……接着,笔者让学生怀着悲愤的心情学唱《长城谣》,并复看自制影片《长城谣》。到此,教学已水到渠成,于是笔者及时归纳了歌曲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又让学生唱起了《长城谣》……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但同学们的思维还在转,他们的心中已牢记着一个事件——“九、一八”国耻日。可见,通过社会新闻的途径进行音乐合作学习,也能拓宽教学思路,深化教学主题,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集中注意力,互帮互学,协同作战,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创设情境,产生共鸣

情境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创设的情趣要自然而适度,切记过分渲染造作。以刘明源的作品《喜洋洋》为例,笔者准备了一些红绸带、锣、鼓等教学道具, 然后再跟上节奏, 教全班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秧歌舞。最初可以引导学生将速度放慢学,待动作熟练后,可以加快速度跳,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按节奏敲锣、打鼓,其余学生一齐跳秧歌步。同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喜洋洋的心情是怎样的?脸上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并让学生模仿一下, 立刻,学生们的热情高涨,笑逐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音乐情绪,从而完成了新课的教学。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欣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中音乐欣赏课应当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多重对话,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走进音乐,提升思想。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