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诗歌古典诗歌中“深愁”与“浅恨”结论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34708 浏览:1586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典诗歌里抒写愁情的作品很多,但所写愁情亦各有别,有“深愁”,有“浅恨”, 笔者将古典诗词里抒写愁情的作品粗略作了一个分类:(一)离愁别恨、念远怀人;(二)逐客之恨、贬谪之痛;(三)黍离之悲、家国之恨。前两者为“浅恨”,后者为“深愁”。两者在写法上也有所区别,本文试就愁情诗的分类和区别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人的感情分喜怒哀乐,但总的来说,表喜悦之情的不多,抒写愁情的却比较多,因为那种感情太折磨人,让人坐卧不宁,辗转反侧。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战乱频繁,国破家亡的惨相很多,因此,抒写国恨家愁的作品层出不穷,由于古代交通通讯条件的限制,人们面对生离死别也就不可避免,离恨相思这种情感的产生也就有了肥沃的土壤,“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苦难是一把双刃剑,在使人痛苦的同时,也留下了美丽的吟唱,那些身处其中的人愁肠百转,诗人就将这种感情诉诸笔端,正是这种最真切的宣泄,开出了幽怨凄美的花,千百年来开在驿外断桥边,开在灞桥,开在长亭短亭,开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人生有深悲,如家国之恨,痛彻心扉,万难排遣,这种痛,如山呼海啸。那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千百年来,江水不竭,李煜的失国之痛也一直未曾停歇!人生也有浅痛,如离情别恨,相思之愁,尽管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那愁,毕竟是一己之愁怨,比起丧家失国的深悲大痛,那是轻轻浅浅之愁之痛,与丧家辱国的痛比起来,那只能算是无病,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两种愁情,绝非一种境界一个层次!下面笔者试图就这两种愁情作一比较,找出两种情感的区别和表情达意手法上的异同。

一、愁情诗的分类

笔者对古典诗词里抒写愁情的作品粗略作了一个分类:

(一)离愁别恨、念远怀人

(二)逐客之恨、贬谪之痛

(三)黍离之悲、家国之恨

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乃小我私我的一己愁怨,第三种所抒写的是一种深远的阔大的愁。

(一)离愁别恨 念远怀人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自古多情伤离别”,“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因此,离情别绪成为文人歌咏的常见题材,几乎俯拾即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凤栖梧》)“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冯延巳《鹊踏枝》)“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韦庄《浣溪沙》)
“一片春愁待酒浇”,“愁肠待酒舒”,“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古代交通不便,游子一去往往是经年又经年,“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山长水阔,鱼雁传书,往往又难以通达,有情人长别离、不相知,因而也就产生了文学史上的动人篇章,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同样写愁情,在李煜的身上前后的区别最为明显。
李煜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词人,他前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宫廷生活和,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屈节以图存,修贡以结欢”的怯懦皇帝的兴趣,这时期的词有一部分是写自己内心愁苦的,李煜处于分崩离析的时代,割据政权朝不保夕,南唐的国力也根本不能与北宋抗衡,在政治上他难挽颓势,再兼家庭一连串的变故,所以,内心的苦闷也不时在他的词作中流露。如: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采桑子》)
这首词是为悼念亡妻大周后而写的,该词具有典型的婉约词的特点,感伤缠绵,极尽婉转绸缪之能事:又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繁花似锦,以往这样的春天,我们携手流连,多么快乐!如今,飞红万点,眼看春将尽,微雨燕双飞,我却落花人独立,对你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歇!猛然间回到现实,知道你已经离我而去,我只有盼望着在梦中与你牵手……再如: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李煜的七弟从善朝宋,被宋太祖扣于,这首词即表达了对手足兄弟的担心和牵念,因弟弟归来无望,思念之情使他愁肠百结,这种思念之情拂之不去,就像那离离原上草,生命力极强,漫天漫地滋生!
尽管生活并不平静,但在降宋之前李煜过的毕竟是帝王生活,所以,这时候的愁情基本都是狭隘的一己愁怨。如果,仅仅如此终老此生,李煜就只是一位多情善感的无能皇帝而已,他的词作里的情感还只能称得上是轻轻浅浅的愁,也只是二八女孩执红牙板唱的缠绵小曲。

(二)逐客之恨 贬谪之痛

封建社会,官场险恶,正直人士往往仕途偃蹇,遭放逐贬谪,有识见的封建士大夫们心怀天下苍生,怀着经邦济世的人生理想,当他们的理想和抱负难以实现时,人生失意之痛难以消解,形诸诗文中,就成了古诗中的贬谪一类。
如贾至《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再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颔联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出这种“凄切而不衰飒”的情感。还有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即写出了自己的茫茫愁思像茫茫海天。
苏轼的政治思想与王安石变法的主张不同,因此在仕途上屡遭贬谪,他在被贬黄州期间,留下的大量诗文,显露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自我排遣的超然心态。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虽处贬谪期间,但参禅悟道的苏轼却也能达观自适,虽然诗中抒发失意情怀,却也掺杂着旷达情怀。这正是苏轼不同于别人之处。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同样体验了遭贬谪的滋味,绍圣四年的三月,秦观因党争被贬谪,在郴州写下了《踏莎行》这首词。词中以景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流露出那种迷茫和前途渺茫之感,以及贬谪之恨的“无重数”。

(三)“黍离之悲” 家国之恨

抒写失国之悲的,最典型的是《诗经·五风·黍离》,诗序曰:“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焦琳曰:“摇摇者,神魂之无主也;如醉者,意绪之俱迷也;如噎者,愤气之填满胸臆也。”邓翔曰:“章首二句咏物,后六句写情,惟三、四句自肖形神,觉此时此身茫无着落处,深心国事,尚有斯人。”《黍离》之辈,完全把自己放在一页痛史里,故戴君恩曰:“反复重说,不是咏叹,须会无限深情。”
后代抒发家国之恨的,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李煜,他的一生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其作品,前后期也截然不同。
李煜,作为五代时南唐最后一位国主,在位15年,期间政事不修,国势日颓。终于在975年被宋军所掳,成为阶下囚,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死。这位无能的皇帝,却是天才的词人,在政治上没有作为的他,对词的贡献却令人不敢小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这样评价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主要是对他后期词,也就是降宋后词作的评价。李煜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生的巨大变故,改变了他词作的内容。
那让我们且看他成为阶下囚后的作品,比较之后,我们才明白,什么叫深悲大痛,什么叫难以驱遣无以摆脱。
李煜的作品领域在降宋之后出现一片新的天地,命运在给了他巨大转折的同时,也在成就着他,正如王国维说的那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变化,乃生活的巨大变化带来的。李煜这时期的词从题材到意境摆脱了派的窠臼,它超越了一己的咏叹,取喻事物亦较为阔大。他本人特殊的身份地位和处境经历,对其作品具有重大的制约作用。在这位亡国之君的心中亡国之恨此时已笼罩了一切,这是最巨大、最强烈的哀痛。因此,对个人的描写也就自然而然地退出了他的后期词领地。
李煜的后期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虞美人》了,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宋太宗看到这首词后,深感不安,下令毒死李煜,这也可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之强,尤其是结句的比喻以万古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来比喻一腔愁恨,李煜的亡国之伤痛,失国之愁恨,是如此深重,江水不竭,愁亦不绝。化无形之情为可见之物,形象鲜明生动,意境壮阔远大,乃成千古绝唱。
再比如,南宋初期的一批主张恢复故国的爱国诗人,面对着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又万难作为的现实,也是忧心如焚,贯穿他们作品的那种沉重,也如黑云压城,山河一日不能统一,头顶的阴霾就一日不能散去。最典型的如女词人李清照,其前期词不少是写与丈夫的相思之苦的,而后期词,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重重打击之后,其词风明显不同。

二、两种愁情诗表现手法的区别

愁情诗因其内容有别,因此其表现手法也有不同。
首先,两种诗气象不同,取喻不同。个人愁怨所写均凄婉,但气象不逮,如小女子的气质,个人愁怨取喻事物也比较普通,如,婉约词常常以水、草、雨喻愁,婉转绸缪。而家国之恨写在苍茫天地间,像关西大汉豪气干云,因此取喻事物则较为阔大,如《黍离》一诗,以“悠悠苍天”来写个人在此种哀思面前的无助和渺小,此种情怀是失去依傍的茫然无措,忧愤深广,纯以气象胜。而李煜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失去国家的痛彻心扉之痛,虽然也是以水喻愁,意境却明显不同,“感慨遂深”,气象阔大。
就如同婉约与豪放的不同,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个人愁情就是小女子凄凄切切的哭诉,家国之恨是七尺男儿肝肠寸断的悲嚎。
其次,情味有别。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写对离家远出的丈夫的思念,“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词一开篇,即写出了为思念所苦的慵懒寂寞,虽则冷清,却还有层暖意和俏皮蕴含其间。再如《醉花阴》,也是深秋怀人之作,表达的也是对丈夫的思念,尽管“愁永昼”,她孤枕难眠,“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但东篱把酒时,她还是嗅到了黄花淡淡的香气,“有暗香盈袖”,联系“被翻红浪”,这分明使人感觉到还带着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痕迹,这种思念,苦则苦矣,但也不至于使人肝肠寸断,只让人感觉相思难耐,又有几分甜蜜,毕竟往日生活的幸福构成了她思念的一部分,毕竟丈夫不日就会归来,美好的生活还将继续!而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的她,在《声声慢》连用十四个叠词,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自己的无限凄苦,整首词中几乎看不到半点亮色。
再次,表现家国之恨的作品,语言不事雕琢,更朴素。个人的愁怨,尤其是离别相思之类,怎么说也有甜蜜的相思的成分,如李清照的前期词,与丈夫赵明诚琴瑟和谐,夫妻分离,自然是寂寞难耐,为相思所苦。所以,李清照写下了不少表现这种离别相思的词,让人读了感受到的是她的相思之苦,更感觉到她和丈夫感情的浓郁,那些作品,不管怎么说,也有点“强说愁”的意味。而越是真切的感受,越不需要雕琢,感情在心底奔涌流淌,在平原之上就是奔流的江河,遇断崖则变身为飞湍流瀑,飞流直下,那本身就是风景,家国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只能徒叹无奈。如果说,个人愁怨还可以驱遣,还可以暂时忘怀,而家国恨,却只有在醉里在梦里,才可忘怀,“忘了除非醉”,“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样的句子,似乎没有什么技术可言,这是最普通的词语,表达着最直接的感触,这就是所谓的意足言妙,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天成。家国之恨只要直抒即真切动人,似乎再也没有调用其他表现手法的必要了!
(苏惠芳 江苏省丰县中学 2217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