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预设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成功预设对策学年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6953 浏览:222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从“无法预约的精彩”被当做新课改背景下的一句口头禅后,课堂生成成为语文教师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追求目标。但有些人却盲目拔高“课堂生成”,以致于课前懒于预设,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殊不知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应该是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有机统一,没有精心预设的基础,便不会有语文课堂的美感、、智慧和人文内涵动态生成。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一句话,离开了预设,课堂生成便无从谈起。
“教学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的特征,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预设策略谈几点自己的方法。

一、细心研读课标

高中语文新课标是国家对语文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因此笔者认为细心研读新课标,了解并理解其基本理念、主要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就是重中之重。只有如此,教学主体才能在学情预设时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语文运用、探究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制定明确的三维目标,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二、深入挖掘教材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它呼唤语文课要回归文本,学生感受要立足于文本。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了文本,才能和学生一起充分理解文本,甚至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那么,教学主体该如何深入文本呢?
首先,与文本对话。语文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阅读课,因此,教师首先要多读教材,认真读,反复读,读出文字本身的魂与魄。其次,与作者对话。要知人论世地读,读出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精髓,从而明确课堂的难点。再次,与编者对话。要结合新课标和教学参考读出编写意图,我们每一篇课文的编订都是许多专家根据知识系统和课本知识结构精心挑选、编排和定位的,只有准确了解编者的意图,我们才能真正明确课堂的重点。再次,与自己对话。要有个性地读,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人生历练,读出酸甜苦辣,读出阳春白雪,读出风清月白,才能实现课堂的生发点。最后,与学生对话。要换位读,即在阅读时要问学生所问,思学生所思,抓住文本的难点和课堂的激趣点。总之,只有读出编者意图,读出文章思想,才能让课堂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内容,从而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只有换位思考地读,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才能让课堂少一点呆板,多一点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三、切身评估学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心理、生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教学内容也各有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师只有弄清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问学生所问,思学生所思,才能有切合实际的成功预设,也才能面对课堂动态生成的学生舌战时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四、准确拟定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拟定预设目标,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据,以“三维”目标为核心,兼顾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力求准确拟定目标。
笔者认为拟定目标时我们可以用到以下句式:“学生大声朗读教材某处内容,三分钟内识记……”、“学生查阅工具书,明确某字用法”、“五分钟内90%的学生能背诵……”“学生诵读教材某处内容,独立思考某个问题并做回答”、“学生独立思考某问题,并作旁批,50%能正确写出三个答案要点”、“学生默读某处内容,并作旁批,小组合作交流某个问题”、“某个问题,学生至少准确说出两个答案”、“某个问题交流,学生说清即可”、“学生应对某个问题的合作交流做好归纳总结的笔记”、“学生诵读某句,五分钟内能写出句式修辞一致,表达流畅的三个句子”等,从而让学生知道课堂上要做什么,拿什么辅助工具做,用什么方法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应该做到何种程度,达到哪些标准。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下目标明确,节奏稳健,严谨有序,具有可操作性,并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舞台。

五、弹性预设课堂

学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习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目标预设要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目标的预设要有层次性,有弹性,要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预设目标和目标实现的空间,从而实现差异性的成功。如果忽视这一点,违背教育规律,将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目标的预设只是一种设想和预料,它只是为实现课堂生成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评价课堂的依据,评估课堂预设的唯一准则便是生成,它才是新课改的归宿。课堂教学现场性极强,不是现场表演,不可能有彩排,更何况活动的主角是拥有独立个性思维的学生,教学双方均处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未知舞台上。
总之,我们的课堂要活泼生动,期待精彩的生成出现,那么我们就决不能忽视预设的作用。那种忽视课前精心预设,却期待课堂能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的心理,是难以让新课改出现勃勃生机的。
(尹和平,马延利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737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