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孔子孔子义利观对高中生德育作用学报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5178 浏览:141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的价值,彻底摒弃了以往崇义去利的极端思想;然而也有一些人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失衡,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思想也严重影响了新一代的年青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孔子义利观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质利益;取财有道;义重于利
1002-7661(2013)07-293-01
重义轻利、义利统一,是孔子修身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人要维持生命和从事各种活动,必须依靠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但是,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不同阶级的自考论文www.618jyw.com
人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是不相同的。具体的情况当然十分复杂,不过还是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型:一类人是对物质利益的获取,不择手段,不讲道义,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是其代表;另一类人是对财利不为苟得,必讲一定的原则,这可以广大劳动者和进步志士为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的价值,彻底摒弃了以往崇义去利的极端思想;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人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失衡,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思想也严重影响了新一代的年青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孔子义利观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首先,不轻视物质利益。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为了摆脱贫困,即使人们视为贱役的事,也干。他办学的根本目的固然是为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而培养人才,但也不排斥获取报酬,要求学生必须交一定的学费。主张大众在物质上富足,更是孔子施政纲领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味的脱离实际实际片面要求学生重“义”,既会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也违背了“义利”的辩证关系,不能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其次,孔子主张取财有道,反对不择手段。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道义”是什么呢?总的精神应符合“仁者爱人”的原则。他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一个人不能只依照自己的私利为人处事,否则会招来怨恨。同样,取财利也不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原则,这是他取则“道义”的第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是先之后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这话既包括个人于一件事要克服种种困难,吃苦多,然后获得成功,自己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也包含在参加一项集体从事的活动中。这条原则带有在对待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时,先他人、集体、国家的思想因素。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切不可顾此失彼。
再次,他坚持用义重于利的原则处理二者的关系。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于义,而不是物质利益。如何对待物质利益,是人生一大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自身与他人、国家的利益关系,在处理这种利益关系时,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不利于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孔子观点的价值在于在承认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时,也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在强调自身的物质利益的重要性时,也强调了关心和照顾他人与国家物质利益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个人正当利益,同时也应高度重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历史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这一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文明上。重新审视孔子的义利观,并对其进行审视、改造、充实,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使其在引导青年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