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探究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8766 浏览:33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们的教学不能让学生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应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空,引导他们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前置性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在集体学习前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摸索、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有效策略。积极实施前置性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提升学习效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提供前置性探究的时空,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学习

提起“前置”,部分教师就想到借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前置”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先讲”和“满堂灌”而言的,是“先学”的别称,是教与学关系根本转变的表征。在小学实施前置性探究学习,可以适当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但更多可安排在课内完成。课前或课中,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前置性学习方案进行尝试学习,并通过自学教材理清思路、习得知识,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要营造浓郁的自主学习氛围,努力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他们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以达到互助共进的目的。因学科特点和教学时机的差异,要将前置性学习安排在课后进行时,传统的课后练习要注意精简,不能因前置性学习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重视前置性探究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要想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 “看、思、补、练”这四个学习环节,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看”,就是让学生认真阅读新课的内容。“思”,在精读后,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把新内容中的知识点提炼出来,针对新知识,能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正确答案。针对小学生抽象、概况、总结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的特点,教师们应给学生制定前置性研究方案,帮助他们把握好新知识的重难点,逐步让他们掌握自学方法。“补”,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对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基础掌握不牢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指导学生翻阅以前学过的课本,复习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 “练”,即要求学生能针对新知识,选择一些相关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以此来检查自己的自学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进行课堂教学。

三、科学设计前置性探究方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前置性探究方案能给学生的自学引路,让学生尝试自学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如何设计有效的前置性探究方案呢?
前置性探究方案的设计要准而精。在进行前置性探究方案设计前,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每次设计的前置性探究方案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既要全面,又要精辟;既要有学法指导,又有目标要求;要层次分明,兼顾全体,关注差异。
前置性探究方案要具体可操作。前置性探究方案设计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让学生不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要让他们可以依据作业要求一步一步地有条理地完成自学,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
前置性探究方案要具有趣味性。学生能否充满热情地完成前置性学习,前置性探究方案是否有足够吸引学生的地方是关键因素。如一年级《买文具》一课的前置性探究方案,可让学生与父母一起逛超市,也可让父母与孩子进行买东西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这样的前置性探究方案让孩子在游戏中开展前置性学习,达到自学的目的。
前置性探究学习,旨在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锐意进取、富于创新的品质。通过实施前置性探究学习,能够深化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使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
责任编辑 罗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