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研究性学习怎样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开展性学习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5984 浏览:152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教学的基本教学形式,是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体是学生,而研究的客体是课本或我们周围的事物。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运用问题式、开放式、创造性思维等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行问题式教学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题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思考状态。问题要有技巧性、趣味性,扣人心弦,才能把学生引入枯燥无味的地图中去提取信息。如在《世界的人口》一节中,可先提出问题:当今世界人口总数是多少呢?倒退12年世界人口总数又是多少呢?再倒退12年世界人口总数又是多少呢?让学生思考是不是每隔12年,世界人口就增加10亿人呢?一连串的问题下来,学生自然会产生许多疑惑,从而去认真观察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从而顺利完成教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学目标。

二、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常规,实行开放式教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学生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求异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发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做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的学习主体,看作是一个身心不断构建、升华的人,始终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学。其方法是:在学习课本教学内容前,广泛收集网上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资料,下载网页,或将有关知识制作成网页,并进行汇总,建立连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逐一点击有关,学习相关知识,并从中归纳得出相关结论。如在《世界的人口》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世界人口总数,以及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等相关知识,看视频了解发达国家的人口负增长问题,查阅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相关资料。然后把学生分为正反两大组辩论,正方辩题是人多负担重,人越多对环境的压力越大;反方辩题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创造的财富多。在辩论中,不求结果,只对学生的整个研究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最后,布置作业轻松完成相关的练习。开放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允许学生说“不”,提出自己的观点。尽管学生提出的观点、思路并不成熟,但只要是言之有理即可。这就是开放式地理教学的无穷魅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建性的新思维,它具有独创性、发散性、联想性、直觉性等特点,是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时,提出假设,如果地球不会转动,地球上的自然现象至少可以产生哪些变化?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是自东向西又会有哪些变化?又如在《板块运动》一节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板块为什么运动?板块怎样运动?这些问题的提出带动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创造性思维教学的重点是“提出假设”,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思维,甚至是奇怪的想法,“提出新观点”,抛开“老师、课本说的都对”的陈旧思考框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成功的殿堂。另外通过对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启发其创新思维,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日食、月食、流星雨、陨石,太多的天体现象及自然现象还有待研究,更多的现象或许还不为人类所知。因此结合自然现象的讲解和观察,也能调动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而我们的学生——21世纪发展的主人,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以迎接时代的挑战。
(责任编辑 袁 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