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升格基于教育服务论述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进展路径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6548 浏览:164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育服务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是一种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文章以教育服务理论为基础,从服务提供者、服务生产者和服务消费者等方面,研究探讨了作为教育服务生产者的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如何积极发展自身作用,并充分协调各方力量,努力提高教育服务质量,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教育服务理论 新升格 地方高职院校 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陈永龙(1959- ),男,四川广安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和机械制造;袁祖洪(1971- ),男,四川广安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和文学理论;赵俊峰(1979- ),男,陕西岐山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和新媒体。(四川 广安 63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研究课题“区域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广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Y11B13)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024-03

一、教育服务理论概述

教育服务理论是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崭新理念,早期研究重点侧重于明确高等教育除具备教育、科研职能以外还应具备服务职能,随后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逐渐开始更深入的高校服务社会的实践和探索,并将经济学理论引入教育管理中,尝试以经济学理论阐释高等教育的服务属性。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教育服务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教育提供的非实物劳动成果也是一种产品即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使用价值。教育活动是一个提供服务的生产经营过程。本文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如何确立发展路径,更好地从事服务产品生产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面临的发展困境

1.作为服务提供者,地方政府对新升格高职院校普遍投入不足。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其实习实训设备设施投入大,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运行成本高。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的举办者均为地方政府,而且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经济总量相对较低,地方财力比较有限,导致这些学校办学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
2.作为服务生产者,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普遍办学特色不明显。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大多由一所或者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几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而成,在升格之后,面向市场经济和企业需求灵活自主办学的能力不强,所办专业与其他院校雷同,缺乏市场竞争力,没能够体现地方优势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最能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活动在实施上存在障碍,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制约,从而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不鲜明,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3.作为服务消费者,广大企业对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普遍不高。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服务产品,从表面上看,其直接消费者为广大学生,但从经济学意义来分析,最终对教务服务质量做出评价的并不是广大学生,而且学生对某个高校的教育服务消费是一次性的,不存在继续购买或消费的情况。教育服务产品是一种既不同于物质生产领域、也不同于其他服务领域的产品,它具有更复杂的特性:它的生产、交换、消费属于人力资源生产领域;其产出不仅提高个人的收益率和就业机会,也为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和精神生产部门提供潜在的人力资本服务产品。因此,高等教育服务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部门即各类企事业单位。具体到高职院校,根据其自身特性,它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最终消费者基本是企业。由于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存在的上述两个问题,所提供的人力资本服务产品的质量也普遍低于企事业单位的预期,从而导致社会对其教育服务质量发生质疑甚至不满。地方政府作为地方高职教育服务的投资方和提供者,由于为其创造税收、提供财政收入的广大企业没有得到满意的教育服务质量,也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决心。

三、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教育服务的生产过程与诸多因素发生关联并相互影响和制约。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作为地方教育服务的生产者,在整个环节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深刻把握教育服务理论的精髓,明确服务对象,改进服务方式,构建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应自身发展实际的发展路径。
1.明确服务对象:紧密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公办高职教育体制基本为政府出资,学校自主办学。根据教育服务理论,即教育服务的投资者和提供者并不直接从事教务服务生产,而是委托高职院校代为行使这一职能。具体讲,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在教育服务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通过提供人力资本服务产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第一,把握地方经济的发展重点和方向。通过分析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以广安为例,通过分析相关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广安的主要发展方式为:以建设川渝经济区示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和升级改造传统制造业,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这些新兴产业绝大多数仍属于第二产业范畴。截至2011年底,广安三次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25.7︰39.1︰35.2调整为18︰52︰30,制造业优势不断扩大,这一趋势在“十二五”期间还将进一步延续。
第二,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状况及变化特征。为详细了解广安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状况,我们以广安经济开发区企业为重点,精心遴选28家各类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走访开发区管委会、广安市人才市场等多家管理部门。结合问卷和走访,广安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呈以下几个特征:人才需求数量增长迅速。68.2%企业有比较旺盛的用工需求,年用工需求量超企业员工总数10%;63.6%企业认为广安人才市场服务能力有限,目前企业用工需求特别是较高层次用工需求只能依靠互联网或赴外地参加招聘会才可以满足;且企业对现有市场供给的人才满意度不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能力薄弱(100%)、专业知识与实践脱节(72.7%)、行业特点的专业背景知识缺乏(59.1%)等;企业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大多数(86%以上)用工需求均需要依靠外聘来满足,其中生产工人和技术人才全部依靠外聘,由此反映出企业人才培养的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其原因被调查企业(100%)认为此类人才企业内部培养的成本太高;技术人才需求旺盛。被调查企业中近两年和“十二五”期间技能型人才和生产型人才需求最旺(约占总用工需求的63%)。第三,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教育服务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专业群的打造直接关乎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虽然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但区域经济转型与升级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深刻调整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大幅上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随着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和推进,各地在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过程中,大多实行了差别化发展策略。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的不同,经济发展方向、规划目标也都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为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要了解当地经济的特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对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和方向、区域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充分调研,根据地方经济重点发展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增加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立足区域产业特点和水平,用专业链去服务产业链,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态势,搞清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明确区域内行业发展的重点,预测来来发展的走向,通过对某个产业链应用型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该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群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群。同时,以核心专业为骨干,以核心课程群、核心技能群、双师队伍群为基础,以专业方向适应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方式来构建专业群,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优势专业群。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专业和专业群的建设必须要有前瞻性,专业群的专业设置要善于分析把握新兴产业和潜在产业的发展趋势,抢占先机。
2.改进服务方式: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服务品牌。教育服务作为一种可以交换的产品,必然存在教育服务市场和教育服务竞争。从本质上说,教育服务的竞争就是教育服务特色和服务品牌即教育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竞争。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面临着来自本科院校、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其他同类院校的诸多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并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努力克服自身不足,打造自身特色,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一过程,需要教育服务的提供者、生产者甚至消费者的共同协作和努力方可实现。
第一,作为服务提供者,地方政府应积极设法增加办学投入。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大多处于落后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办学投入不足,造成教学设施设备缺乏,教学条件较差,且缺少大型企业、特色产业作为办学依托,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较弱。从短期来说,硬件条件的不足是这些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障碍。虽然国家一直从政策层面出台各种优惠和扶持措施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均等机会。地方政府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应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争取更多办学投入,支持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以广安为例,地方政府从2010年起,紧紧抓住同志诞辰110周年的契机,多次向教育部、省政府、省教厅和相关部门汇报和联系,最终于2011年4月,与四川省教育厅签订协议共同建设地方唯一高校——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12月,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重点支持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些协议的签订和落实,将为地方政府争得更多项目资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地方新升格高职院校发展的资金短缺瓶颈,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水平等办学条件,确保各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均合格且不落后于省内同类高校。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经费能得到满足,不仅是教育服务提供者一地方政府的责任,更是教务服务生产者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的基本保障。
第二,作为服务生产者,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应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自身服务品牌。教育服务质量和水平主要依靠教育服务的特色和品牌影响力来体现,办学特色是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的生命,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的岗位群,按照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等,积极创新,努力打造与地方经济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服务品牌,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必须努力推动教育服务提供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充分协作。一是推动建立地方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学校董事会或者理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或者理事会“决策学校发展、指导学校办学、监督办学质量、整合产业资源、负责学校投入”的功能,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二是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学校对接区域主干产业集群,通过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等形式,不断提高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教师对接主干产业职业岗位,通过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科研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学生对接主干产业职业岗位,通过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工学结合形式,不断提高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型与特色塑造,有助于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培育自身教育服务品牌,在激烈的教育服务市场竞争中占据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第三,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服务消费者的利益,调动服务消费者主动、积极参与教育服务质量建设。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发展目标。目前,广大企业参与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服务质量建设的热情并不高,究其原因,是企业并没有从中受益。地方企业一方面对技术人才满意度不高;另一方面又由于成本因素,不愿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企业内部培训,面临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和企业一起向政府管理部门建言献策,建立企业接纳培训补偿机制,对企业接受当地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这样,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获得了更多锻炼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机会,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等问卷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既可迎刃而解,同时企业也可以由此选拔到自己更为满意的人才。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有益探索。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应当在构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联合各方力量,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策与机制,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努力推动教育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教育服务理论将教育活动视为一种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强化了教育的服务属性,明晰了教育服务各方的权利和职责,有助于教育服务生产者树立系统、全局的发展与经营理念。我们期待更多的新升格地方高职院校能以教育服务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世明.“三层对接”探索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10(Z2).
[2]洪霄,董海华.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0).
[3]田汉族.教育服务理论提出及其实践价值[J].大学教育科学,2005(5).
[4]田汉族.教育服务的经济学阐释[J].大学教育科学,2008(4).
[5]王保华,张捷.高等教育地方化——地级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许士群,陈鑫.论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1(6).
[7]张佳文.关于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必由路径的调研报告[J].科技信息,2009(34).
[8]张志和.“生存型”地方高职院校和谐发展的路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