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表象心理表象在学习记忆中作用及其对教学启迪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7678 浏览:241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视觉表象与视知觉加工在神经生理机制及信息加工方式上都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因而表象在学习阶段就体现出了显著的加工优势。记忆编码系统、记忆加工水平、记忆存贮容量以及信息提取线索、内隐记忆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也表明表象在记忆编码和存贮、巩固及提取阶段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对当前学校教学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如直觉思维的培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学环境刺激的丰富化及直观教学等。
心理表象记忆学习教学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世界和知识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主要采取表象表征和命题表征两种形式。命题表征常以语言、概念等较抽象的方式实现;表象表征则以表象代码的形象化描述方式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心理表象包含已经贮存的知觉表象的再现(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后者是人在外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在内部语言的调节下,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某种结合、改造而产生新表象的心理过程。认知活动是借助于表象或概念,通过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而进行的信息加工过程,在这其中,表象起着连接知觉与记忆系统、运动控制的桥梁作用。本文着眼于对表象及其与视知觉、记忆三阶段关系的认识,并据此对其在学校教学领域的应用做出理论性的探讨。

一、视觉表象与视知觉神经生理机制及信息加工方式的相似性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获得途径,人对外部世界信息的获取约83%源自视觉通路。当前认知心理学对表象的研究也大多是有关视觉表象的,很少涉及其它感觉通道的表象。Kosslyn(1990)在总结70~80年代心理旋转、心理扫描等实验事实的基础之上,得出表象是一种描述性的心理表征基础的结论,心理表象是物体和外部世界的形象表征,它在人脑中形成物体及其空间关系的“类似”形象,这一形象具有方位、距离、大小等特征维度,这种形象特征维度与脑内的“机能”空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视觉表象的神经机制方面,大量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已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表象是大脑视觉区某些部位传出性的激活,并对表象和知觉中的同类功能(客体方位、形状、颜色等)起促进作用。而且脑损伤患者以及记忆正常被试脑功能成像的一系列研究也表明,视觉心理表象与视知觉的许多特殊通道的皮层部位(包括枕叶的空间映射区)都是相同的,亦即视觉表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与视知觉相同的脑机制,这也就是表象的加工具有视知觉的高速并行性加工特性的生理基础。
由于视觉表象对其表象内容的具体特征(方位、形状、大小、颜色等)的加工都与视知觉对具体物体相应特征的加工视相类似的,是一种快速并行的加工,而非语言加工的那种线性串行方式。这就表明在外界信息的编码处理、学习过程中,表象加工较之单纯的言语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阶段信息编码的效率。

二、表象对学习记忆的贡献

1.记忆编码阶段的视觉表象及其加工方式——“双编码理论”的解释

表象作为一种信息表征在学习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Paivio(1975)的“双编码理论”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言语系统加工离散语言信息而表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这就强调了表象对于记忆的重要作用。另外,在信息加工方式上,Paivio(1969)给被试以很快的速度呈现一系列的图画和字词,结果被试回忆出的图画数目远多于字词数目,表明视觉表象信息可以得到同时性加工,是一种类似于视知觉加工的快速并行的加工方式,较之抽象命题式言语信息、材料的串行加工方式表现出一定优势。

2.记忆存贮阶段的视觉表象——“记忆加工水平说”的解释

Craik和Lockhart(1972)最早提出的记忆的加工水平说从信息加工的操作出发,认为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从这一理论出发,对学习内容的表象记忆(尤其是那些通过联想等心智努力而将当前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经验或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相结合、改造而生成新表象的想象表象过程),必然需要进行更多的心智操作,从而达到深层次的加工。这种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会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未经精细加工的机械记忆或仅受到浅表分析的信息则只能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因而,从记忆加工水平的角度看,表象亦对学习记忆具有重要的巩固与促进作用。
另外,在记忆存贮容量方面,由于表象记忆是将一个完整的表象作为一个单一的单位来处理,因而它能容纳的实际信息量是十分惊人的。“同仅靠语言记忆相比,表象记忆在容量上可源于: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以高出前者100万倍左右”。

3.记忆提取阶段的视觉表象——提取线索及内隐记忆的相关研究

表象和记忆的早期研究已经表明,具体名词比抽象名词更容易掌握和回忆,因为前者更易激活表象,而且Beeg(1972)的研究也证实了在词汇和语句记忆中,人们把具体语句作为整体表象来贮存,并把其中某个词的出现作为恢复整个表象的一种线索,通过表象而在客观上增加了对其它词的回忆;而抽象语句则是作为独立的词汇而非整体表象来进行存贮的。
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是当前记忆研究的热点问题,亦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之一,而基于内隐记忆研究的内隐学习的相关研究也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之一。内隐记忆是指在无须达到意识状态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已获得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易化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效果。作为当前有关内隐记忆的两大主要理论解释之一,Roediger的“适当传输加工理论”将记忆信息加工过程分为概念加工和知觉加工两个过程,后者是主要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特征的数据驱动加工,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利于内隐间接测验信息的提取。Tulving和Schater的“知觉表征系统理论”也认为内隐记忆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觉表征系统,它由一些特异化的子系统(如视觉字词模式、听觉字词模式、结构描述模式等)构成,并不依靠语义的或概念的加工,而是依靠特定感觉通道的知觉信息,它即使是在遗忘症患者中亦得以典型保留。前文已经述及,在联合学习中,某一具体名词的表征可以作为一种回忆线索而重新激活整体表象,亦即在回忆时,心理表象可以作为一种信息检索线索。而且表象加工亦主要包含对客体具体特征的“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加工,这也就便于内隐记忆测验信息的提取。Kosslyn等也指出,在记忆检索或推理中运用心理表象可以产生大量的启动效应。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职称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