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态如何让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方式成为一种常态生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33112 浏览:1482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而当前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反思方式的培养缺乏好的方法和策略。本文针对如何让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方式成为一种常态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常态
反思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目标问题的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是一种在体验的基础上侧重于理性的学习的思维方式。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考辨别能力已经逐步增强,也具备了培养反思能力的基础,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地评判他们遇到的事物,因此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反思思维和反思习惯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反思,是指学生适时回顾学习过程、已学知识,及时修正学习方法,不断调整完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学习成果的思维过程。反思思维需要长期、持久地逐渐培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反思思维习惯,让反思方式变成一种常态。

一、培养学生每天总结数学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习惯

在每日的数学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感想进行总结,以学习总结或是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学习收获和不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总结了解学生当天的听讲情况、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教师在安排学生总结或写学习日记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今天教师讲了哪些知识?2、今天教师讲授的知识我已经懂的有哪些?不懂的有哪些?3、对今天教师讲的知识有什么疑问吗?4、对教师讲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整理、分析和消化,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中达到融会贯通。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反思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安排学生自由讨论、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场所,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辅导作用。在数学课堂上,讲解完知识点后可以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或是分组讨论,讨论过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述自己对知识点、题目的想法和看法。这种课堂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整理、分析和消化,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建一个自由、轻松、开放、有序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发言,敢想、敢说、敢做。例如在学习能被

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很多学生很容易产生以下想法:

1、之前所学的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是0、2、4、6、8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数上是0、5的数,因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数是

3、6、9的数。

2、13、16、19这样的数个位数是3、6、9,但是它们却不能被3整除。

3、12、15、18、2

1、36这些数却能被3整除,但是它们和个位上的数没有什么关系。

4、12、15、18、2

1、36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

学生在讨论中会逐渐趋向于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自觉地向做得正确的同学学习。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讨论中反思已学的知识点,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从而得到提升。

三、引导学生对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数学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纠正、总结
学生在初学数学知识时,很难对知识点真正地理解透彻、真正地掌握、熟练地运用,在运用初学知识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些错误。例如:在讲解分数时,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就很不好。我在课堂上摆了两堆小棒,一堆是6根,一堆是4根,问学生它们的二分之一是否相等。学生一下就在教师中辩论起来了,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等,说不想等的学生说"6根的一半是3根,4根的一半是2根,所以它们不相等,原因是'单位1'由'6'变成了'4',所以它们的二分之一也变了"。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应注意对知识点的基本概念讲解详细、透彻,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认清错误的根源,探讨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在纠错的过程中自觉地检验解题结果,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一般学生对错误都有"恐惧心理",一旦经常出现解题错误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逐渐丧失自信心。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分析错误,找出错误的根源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的出现,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反思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日复一日的训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不懈努力。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回忆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自由讨论和分组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通过不断地反思,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知识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成绩,也能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挑战自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实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张爱霞,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
薛巍巍,小学数学反思数学[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3]姚思钦,活化课堂积极反思--谈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
[4]陈月初,追求高效课堂--学会反思--小学数学"反思学习"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