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授古诗——小学古诗文教学学术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25558 浏览:1114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性情起着重要的作用。古诗文是具有音韵美和意境美的文字,只有通过反复吟诵、挖掘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才能领略蕴藏其中的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教学
中国的古诗文,表情达意言简意赅,诗画结合意蕴悠远,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课本上每一册都编排两课古诗,即四首古诗的教学,因此古诗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三个环节谈谈对古诗文教学的看法。

一、吟诵诗的语言

陈少松先生说:“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作为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手段,它不仅为历代的文人学子所普遍采用,而且也深被今天的文学爱好者所喜爱。吟诵,无疑是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一份宝贵而仍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古诗文是一种特殊的体裁,吟诵的效果远远胜过用普通话以现代的方法朗读,它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情味。

1.披文入情,美读成诵

美的语言不一定是诗,但诗的语言一定是美的。美学家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高度概括了学习古诗文的必要途径——吟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吟诵的权利留给学生,结合现代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吟、观、听中品味景的美、境的美、意的美,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低吟浅唱,熟悉诗句,理解诗意。诗中最后两句是诗人大胆的想象,集中体现了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我选择了让学生纵情吟诵,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诗人笔下祖国河山的壮美,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样学生不仅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而且也会油然而生自豪之情。

2.情动辞发,读中品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这样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可见,古诗文作为一种感情丰富、信息浓缩、美感性强的一种文体,在吟诵它时就是读美、析美、赏美、品美、创造美。吟诗之始是美读,读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韵、有味,一句话,尽可能读出美来。古人吟诗喜欢用古筝、古琴等乐器伴奏,做到琴瑟和谐,今天的我们,也可以播放一些古曲渲染气氛。因为,吟诵本身就是享受古诗词文音乐美的过程,所以选择与吟诵调十分和谐的伴奏曲,才能更好地丰富和拓展作品的意境,从有声语言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吟诵东坡居士的《水调歌头》时,就选择了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在典雅的旋律中,品味隽永的韵味,感受“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学生能更好地领略诗人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迈情怀。这种以声传情的吟诵诗文的方式,动人心弦,使人难以忘怀。

二、想象画的意境

一首好诗诞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是情与境的水融。“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契合无间。”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鲜活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1.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情境是最明亮的诗,因此,教师应创设逼真的情境,利用情境中蕴含的元素,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诗人的创作,让学生融入情境,使他们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情境之中,学生的思绪是开放的、活跃的、灵动的。他们入情入境,进入了较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并通过自己的想象赋予古诗生命力。只有让学生置身其中,才能动其情,发其辞,才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

2.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运用想象,可以增加诗歌的生动性和图画感。图画本身就具有十分形象而浓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郁的美感效果。因此,在意境的创造中,放飞想象的翅膀,会让诗歌变得如图画一般美妙,更有甚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内心情感。
例如,我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时,多次引领学生吟诗想象画面,体会诗情,感悟诗意。学生在反复吟诵、自由感悟中,描绘出了凄清寒冷、荡气回肠的《寒江独钓》画卷。在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中,学生情不自禁地欣赏脑海中的画卷,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三、体会情的真挚

古人曾说过:“诗之言情,贵得其真。”任何一首传颂千古的诗,都是诗人情感的河床上孕育出来的喜怒哀乐的浪花,是诗人审美理想、情趣的集中体现。白居易曾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由此可见,诗人都是带着浓郁的情绪来写诗的。因此,我们只有走进诗人的“赤子之心”,才能体味到从诗中酿出的美酒的滋味。
古语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自写成到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时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在教学《忆江南》时,我巧设疑团,带领学生走进词中。词中没有一花一莺,只有一条滚滚长江,却让我们透过“红胜火”“绿如蓝”,看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我还相机渗透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知道白居易当时身在洛阳,年迈体弱,神驰江南。这样就能使学生体会到“六安居士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总之,通过吟诵,可以使学生实现与诗文的同振共鸣;通过感悟理解,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想象诗景诗境;通过质疑解疑,可以使学生与诗人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深入体验与感悟,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对诗文有独到的见解与评判。
参考文献:
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