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进展比较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24077 浏览:108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生产力角度划分,人类社会形态可分为农业社会、产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由农业社会向产业社会的演进是从技术革命开始的,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技术革命带动了人类社会由漫长的农业社会快速进入了产业社会。由产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也是如此,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人类社会由产业社会迅速地向信息社会演进。在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中,人类社会的劳动工具、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产业结构、生活方式、聚居特点乃至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社会形态的演进本身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且意味着深刻、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并终极决定国际秩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社会形态,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本身,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现象,但是,正如世界各国由农业社会向产业社会演进步伐不一致,各国由产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步调也是不一致的,存在着快慢之分,存在着竞争。哪个国家的信息获取、处理、传播的能力越强,信息社会建设的步伐也就越快,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保证“制信息权”,甚至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预言的那样,通过掌握信息、控制网络来拥有整个世界。在这场社会形态的演进竞争中,有两个国家的表现非常突出:一是作为信息技术革命起源|教育论文网|地的美国,其不仅是最早开展信息社会相关研究的国家,最早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国家,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二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信息社会概念的日本,固然其在上世纪于实践上演进明显落后于美国,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已经清醒熟悉到了差距所导致的后果,于新世纪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来加快信息社会建设,在短时期内跃居为当前信息社会较发达国家。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信息社会的“先发国家”,而且不仅“先发”,还实现了“先至”,其演进路径本身可能就代表了一种最优演进路径;一个是相对而言的信息社会“后发国家”,固然还没实现“先至”,但是发展速度惊人,其发展路径对广大信息社会后发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鉴戒意义。我国在当前还处于产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形态是不可跨越的,我国不可能跨过产业社会演进过程中的重化产业阶段直接进入信息社会。然而,由于信息社会的生产力要素本身就蕴含在产业社会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通用技术,可作用于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带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因而,我国可通过发展信息社会生产力要素来加速推动产业社会发展,加速从产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演进,实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挥后发上风,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由于信息社会是在信息化生产力的要求下,国民经济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气力|教学论文范文|和技术基础,产业结构以信息产业为支柱,生产、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依托,社会结构框架呈现出网络化和扁平化特点的社会,其演进本身不仅包括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包括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建设、IT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制度环境的完善,所涉及的层面非常之广,建设中需要支付大量的经济成本乃至社会成本,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信息社会后发国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这场宏大的社会形态演进,是我国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界都应深切关注的重大课题。对于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在当前发展阶段,通过比较这两个在信息社会建设上先进及典型的国家信息社会发展的异同及造成差异的诱因,来摸索信息社会建设的一般规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充实、发展本国的信息理论体系,以此来指导信息社会建设实践,尽可能地选择一条社会成本最低的社会演进路径,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信息社会建设。因此,笔者选择“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为题来展开系统研究。本文是遵循这样的研究思路展开的:在对信息社会内涵熟悉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面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其共同遵循的规律,结合内外部制约因素,分析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不同及差距,明确这种差异性是否符合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哪一种做法及模式才更接近信息社会演进的最优路径,从而得出对我国信息社会建设的启示。具体研究的展开是从整体观出发,采取从环状看因果的观察角度,采取演绎推理和经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成果与资料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具体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对美日两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系统和层层递进的分析,力求得出规律、理论方面的熟悉。全文共分为10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是:第1章讨论和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对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确立了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2章在分析美日两国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以及信息应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做出探讨;第3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背景、历程及IT外包的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4章在分别对美日两国信息化的主要方面——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化、家庭和个人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以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化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做出探讨;第5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美日两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展开研究;第6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网络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美日两国信息网络建设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诱因;第7章分别从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IT人才引进、人才激励机制三方面对美日两国IT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两国IT人才队伍建设的异同之处,并探讨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诱因;第8章在对美日两国信息制度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两国信息制度环境建设的异同之处及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做出探讨;第9章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总结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得出了对我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启示;第10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就信息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社会与产业社会的区别、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展开理论思考。经过两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本文初步建立了信息社会比较研究的系统分析框架,率先对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系统和层层推进的分析,得出了若干规律和理论方面的熟悉,主要创新点包括:一是从信息技术革命、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三个方面,全面比较研究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体系的创新。二是作为本文研究的结果,得出六个方面的结论,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鉴戒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推进我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十条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三是作为本文的理论思考,在信息社会的内涵、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信息化与产业化的区别方面系统提出了新观点。信息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其发展刚刚开始,人们对这种崭新社会形态的熟悉尚处于摸索之中,很多熟悉需要伴随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去伪存真。受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所限,本文的研究还只是一个开始,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理论思考也不够深刻,很不成熟。和卷而思,深感本文无论是对崭新的信息文明的丰富内涵,还是对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最优演进路径和高水平信息社会的定义,都还未能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明晰思路,有关论断也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善。这既是本文的缺憾与不足之处,也是笔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关键词】:信息社会比较研究启示美国日本
【论文提纲】:摘要2-5ABSTRACT5-171导论17-49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7-201.2信息社会相关概念20-251.2.1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应用21-221.2.2信息产业发展22-231.2.3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利用231.2.4信息网络建设23-241.2.5IT人才队伍建设24-251.2.6信息制度环境完善251.3文献综述25-451.3.1美国信息社会的相关研究25-361.3.2日本信息社会的相关研究36-441.3.3美日两国信息社会比较的相关研究44-451.4研究思路与方法45-471.5创新和不足47-491.5.1创新47-481.5.2问题和不足48-492美日两国信息技术发展比较49-622.1美国信息技术发展49-542.1.1信息基础技术492.1.2信息系统技术49-502.1.3信息应用技术50-542.2日本信息技术发展54-582.2.1信息基础技术54-562.2.2信息系统技术56-582.2.3信息应用技术582.3美日两国比较58-623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62-783.1美国信息产业发展62-703.1.1推动要素62-643.1.2发展64-673.1.3IT外包67-703.2日本信息产业发展70-753.2.1发展背景70-713.2.2发展情况71-743.2.3IT外包74-753.3美日两国比较75-784美日两国信息化发展比较78-1444.1美国信息化发展78-1214.1.1企业信息化78-824.1.2电子商务82-844.1.3政府信息化84-884.1.4家庭和个人生活信息化88-904.1.5教育信息化90-1174.1.6农业信息化117-1214.2日本信息化发展121-1404.2.1企业信息化121-1254.2.2电子商务125-1264.2.3政府信息化126-1304.2.4家庭和个人生活信息化130-1334.2.5教育信息化133-1374.2.6农业信息化137-1404.3美日两国比较140-1445美日两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比较144-1575.1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144-1495.1.1信息资源管理144-1475.1.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47-1495.2日本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149-1545.2.1信息资源管理149-1515.2.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51-1545.3美日两国比较154-1576美日两国信息网络建设比较157-1776.1美国信息网络建设157-1696.1.1第一、第二代网络发展157-1646.1.2下一代网络建设164-1696.2日本信息网络建设169-1746.2.1第一代、第二代网络发展169-1726.2.2下一代网络建设172-1746.3美日两国比较174-1777美日两国IT人才队伍建设比较177-1907.1美国IT人才队伍建设177-1837.1.1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177-1807.1.2IT人才引进180-1817.1.3人才激励机制181-1837.2日本IT人才队伍建设183-1877.2.1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183-1867.2.2IT人才引进186-1877.2.3人才激励机制1877.3美日两国比较187-1908美日两国信息制度环境比较190-2148.1美国信息制度建设190-2018.1.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1-1938.1.2推动信息安全保障发展193-1998.1.3支持信息业行会组织1998.1.4推进信息国际化199-2018.2日本信息制度建设201-2118.2.1IT国家基本战略203-2048.2.2e-Japan系列战略、计划204-2068.2.3信息安全总体战略206-2098.2.4u-Japan战略209-2108.2.5IT新改革战略210-2118.3美日两国比较211-2149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14-2419.1研究结论214-2249.1.1美日两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214-2169.1.2美日两国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全面发展216-2189.1.3信息社会制度建设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218-2199.1.4IT人才是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219-2219.1.5政府在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21-2239.1.6美日两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223-2249.2推进中国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建议224-2419.2.1提高对信息社会的熟悉,增强发展信息社会的紧迫性224-2259.2.2加强研究开发,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进步225-2269.2.3推动信息产业发展,实现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226-2309.2.4推进信息化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230-2319.2.5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数字鸿沟231-2339.2.6加强信息社会法制建设233-2349.2.7加强IT人才队伍建设234-2379.2.8推动政府信息公然237-2389.2.9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的市场运作机制238-2399.2.10建立与信息社会全面发展相适应的领导体制239-24110理论思考241-25810.1信息社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241-24210.1.1信息社会的内涵24110.1.2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241-24210.2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242-24910.2.1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的全面发展242-24310.2.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内容24310.2.3信息技术是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43-24410.2.4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244-24710.2.5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标志247-24810.2.6"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含义248-24910.3信息社会与产业社会的区别249-25310.3.1信息生产力成为最革命、最活跃的社会发展因素249-25010.3.2信息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经济社会资源250-25110.3.3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关系251-25310.4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253-25810.4.1信息技术革命对市场的作用253-25410.4.2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254-25510.4.3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255-25610.4.4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256-258参考文献258-273后记273-27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