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生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21980 浏览:97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文水平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现在大多数学生讨厌作文,不喜欢作文,就是因为他们对作文没有兴趣,没有信心写好作文,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以“母(父)爱”为话题进行作文。出示文题前,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先朗诵一首短诗:“妈妈的头发白了/她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妈妈的眼睛昏花了/她把明晰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双手粗糙了/她把红活圆实的手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能给的都给了我/富有的我拿什么还妈妈呢?”细腻而真挚的感情透过生动的语言表达传递给了在座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真情、领悟思想,寻找作文思路的切入点。继而再以“父亲是大海/我便是那海中的一叶小舟/是海水的无私托起了小舟的生命……”和“爸爸是山/我是山上的一棵树” “爸爸是树/我是树上的一枝叶”等作引子,调动学生想出更多更好的能反映父爱和表达对父亲爱戴与感激的语句。于是,想像和联想就成为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了。

2.巧借课本,感染学生,激发其写作热情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是古今中外传诵的名篇,文中蕴涵着丰富深厚的情感教育因素,这些因素一旦照进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并内化为一个人的情感、素养和思想,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要深入挖掘文中的精髓和闪光处,力求把这些地方讲得透彻、深入,以吸引学生去感受文中丰厚的思想情感,进而感染学生并激发学生内心不能自抑的激动之情和创造的渴望。如我在讲解《雷电颂》时,补充了《屈原列传》中他与渔父的一段对话:渔父劝屈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答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这段文字虽然只是两个人的一问一答,但文中体现出的屈原洁身自好高尚的情操和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为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课文讲授中,出于激活学生的想象以达到令其心动的目的,我有意补充了屈原的身世,又重点突出讲解了他的突出成就和不幸遭遇。当同学们不由得为屈原的成就而惋惜,同时又为他的痛苦遭遇而愤愤不平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深刻体会屈原和渔夫的这段对话。此时,学生们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因为他们都被屈原正直高尚的情操、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打动了。看到大家庄重、严肃的表情,我趁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屈原的遭遇为素材写一篇作文。后来,有一位学生写到:沿着历史的长河向上追溯到2000多年前,“汩罗江上,千古悲风”的屈原,他所处的是一个昏暗的时代,是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充满污秽的时代。而屈原却能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始终能怀瑾握瑜,并没有近污秽而失其本性。究其原因乃源于他有一颗爱国、刚正不阿、高洁的心。
多么大气磅礴、感人至深的行文。应该说这种巧借课本、令学生心动的方法是成功的,因为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走出浅薄的区域,使其在行文中的爱恨更加真切、深沉。

3.运用多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写好“在国旗下”这篇文章,上课时,我先播放一段北京天安门升国旗的情境。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解说员那饱含深情的话语,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澎湃,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练习“细节描写”时,我先播放了一位老师的上课片段,又播放了菜市场上一个小商贩吆喝卖菜的情境。这些片段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写作之前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很轻松的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4.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大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沙滩上见贝壳的现象。其实,在我们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源于:论文资料网www.618jyw.com
滩上捡贝壳。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写作前让学生实地去观察一下生活中活的事物,让他们去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只要学生有一种想写的,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例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写某一处的景色。明明是在春季,但很多同学却写了《我喜欢秋天》、《冬天的雪花》等文章。还有部分同学写春天时还写了到河中游泳,去树林采野果的片段。我当时我很生气,但事后静心一想,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给学生到野外去观察的机会太少了。于是我专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校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回来后我再让他们继续写这次的作文,结果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观察到的真实的景象和感受。虽然语句不太通顺,但内容是真实的。只有学生的心活起来,写出的文章才会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作文课上的情趣横溢,形成轻松和谐而又充满活力的作文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作文生动、愉快、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