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转化“动力不足型学困生”资料网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7437 浏览:200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动力不足型学困生”的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物理教学中这类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转化这类学困生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动力不足型学困生 学习信心 学习动机 解题能力
Talking about Physics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how to tranorm “ Underpowered-learning disabilities”
【Abstract】 “ Underpowered-learning disabilities ” in the education of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ill encounter problems.This paper mainly in physics teaching through such analysis of formation cause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es some ways to tranorm such learning disabilities.
【Key words】Underpowered-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confidence Learning motivation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动力不足型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而缺乏了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的学习困难生。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缺漏多,但其能力水平属中等或偏上,只不过更多的是被动机所抑制,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的特征较明显,其主要表现在学习上懒散马虎、作业上抄袭、心理上自卑,且失去上进心。换句话说:就是脑子还行却很懒。在各类学困生中,“动力不足型学困生”所占比例可多达60%,这类学生的挖掘潜力往往最大。从辩证的角度看,他们在学习上缺乏动力的原因无非来自于两个因素:一是学校、家庭的环境及教师、家长的影响,这是外因;二是学生自我意识不强,缺乏自我效能感,在学业的起始阶段就屡遭失败,形成自卑感、依赖性,导致厌学、恐学,这是内因。同志在他的《矛盾论》中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德国教育家马利坦也曾说过:“教育的主要动力因素是一个要受教育的内部活动”。因此,如何矫正厌学心理,唤醒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动机,提高解题的能力是转化这类学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上面的问题分析,结合笔者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下面对物理教学中怎样转化这类学生谈谈自己的做法,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通过交朋友,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这些学生目前在学习方面不如别人,并不是智力先天不足,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因此,教师必须一个一个地、主动地和他们交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教师平时还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逐步消除他们心头的学习顾虑,树立学习的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习的东西感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这类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他们往往上课思想容易开小差,对教师那枯燥无味的语言和按部就班式的讲课听不进耳,对物理知识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适时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同时,要发挥学科特点,教学中多采用一些新奇的实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用纸杯能烧开水吗?鸡蛋碰石头,两者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为什么鸡蛋会碎而石头完好无损呢?鸡蛋放入盐水中能悬浮,为什么加入一些清水后却沉了下去?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东西吗?……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抛给他们去回答,让他们尝到甜头,体验到成就感,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转化的目的。
课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平时要对他们多加辅导,并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可以通过在作业本上标注激励性评语等方式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只要持之以恒,两三个月后教师就会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形成。切记:欲速而不达,对待他们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3.培养良好的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学习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这类学生学习被动,许多物理概念、公式都不去记,不愿动脑筋,作业中遇到问题常扔在一边不管或去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类学生在学习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遇到问题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动脑,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把电学中三个重要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的关系用数学式联系起来,称得上电学中的“交通规则”。在运用欧姆定律解题时,要提醒他们注意表达式I=UR 中的I、U、R这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对应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段时间)电流与电压、电阻三者间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一对应。然后引导他们分析题意,挖掘已知条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像这样的一道题: 已知并联的两电阻R1=20Ω,R2=10Ω,且通过R1的电流为0.2A,电源电压恒定,求通过R2的电流。
首先,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根据欧姆定律求通过R2的电流,须知R2两端的电压以及R2的阻值。再引导他们分析发现这是一个并联电路,回顾并联电路中R2与R1两端电压相等,即U2 =U1。接着他们会惊奇地发现题目中已知了R1和I1 ,可先求得R1两端电压U1=I1·R1=0.2A×20Ω=4V,最后顺利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即I2=U2R2 =4V10Ω=0.4A。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这类学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也有极大的帮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