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高效高效生物课堂实践性一般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5414 浏览:175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扬弃传统的、填鸭式的、被动的教育方法,采用主动的、手脑并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创新教育方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关键词:生物课堂;高效;积极
生物教学并不在于机械式地让学生掌握多少生物知识,而是如何引导他们自觉地掌握这些知识,只有学生在学习上真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蛋白质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氨基酸的判定以及脱水缩合是相对比较难的教学内容。首先,我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的氨基酸结构式,让学生找出共同部分和不同部分。接着再对氨基酸的结构进行分析,先找出中心C原子,再找出和C原子相连的4个键,每一个键所连接的基团,引出氨基、羧基和氢基,还有可变的R基,从而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结构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我和学生做起了小游戏。在做游戏之前,我先问学生,大家都穿着校服,我要想准确地认出每一位同学,通常是观察你们的哪个部位?这时,立刻就有学生说是头部。之后,我让学生和我一起用自己的身体去对应氨基酸的各个组成部分。躯干相当于是中心C原子,左手臂对应氨基,右手臂对应羧基,两条腿对应H基,头部对应R基。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主要通过观察头部来识别,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之间就通过观察R基是否相同来判断是否是同一种氨基酸,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氨基酸的各部分组成。然后,再进一步讲解氨基酸的判断,指导学生只要找到结构式的共同部分,剩下的就是R基。在讲授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我先用多媒体演示了脱水缩合的过程,同时要求学生找出水分子中H的来源和O的来源,找出肽键数和产生水分子数目的关系。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肽键数、水分子数、氨基酸和羧基数目之间的关系,我们又继续做这个游戏。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氨基酸,在大脑中清楚地将自己的身体和氨基
酸的各个组成部分去对应,躯干是中心C原子,左手臂是氨基,右手臂是羧基,两条腿是H基,头部是R基。我说“摇摇氨基”,学生就摇摇自己的左手,“摇摇羧基”,学生就摇摇自己的右手。然后,我用自己的左手拉着一位学生的右手,并举起握住的两只手告诉同学
们这相当于是“肽键”,现在连成的一条肽链称为“二肽”,自由的“左手”(氨基)和自由的“右手”(羧基)各有一个,(在这个时候先不要考虑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否则会混乱)。为了进一步巩固肽链名称和氨基酸数目的关系,我的右手再握住另外一位学生的左手,这时肽链被延长,然后依次要求同学们回答肽链名称、肽链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不考虑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分别是多少。
在考虑以上问题时,学生会在思考中理解并记住这些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数目之间的
对应关系。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连接,看可以连成多少种肽链,分别说出各条肽链的名称、肽键数、(不考虑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数目。让他们把所连的肽链全部包含进去,进一步得出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然后我又举了一个R基上也有氨基和羧基的例子,得出氨基酸(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所含有的氨基数(羧基数)。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这些知识点,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同时也为讲解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打下了一个基础,效果比较明显。
生物的学科特征之一就是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让学生完全利用课后时间去记忆,效果很难达到,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我将教学大纲中要记住的知识点直接以“黑
板”(或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糖类、脂肪、进化等内容的教学,我采取了类似的尝试。针对所记忆内容的长短,给予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记忆。接着由相邻座位的同学之间互相提问,最后由我不定向地在每一个小组中选出一个成员作为代表,各组间互相提问,回答正确的学生所在的小组将在平时成绩上加分,回答错误将被减分。由于学生心中都有表现自我,希望教师和同学肯定的,以及不能在同学面前丢脸的好胜心理,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很快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同时,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把记忆过的内容再拿出来提问,反复强化,巩固了学生们的记忆。
综上所述,我觉得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完成,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改变长站讲台我讲你听的给予式教法,以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这样,不仅能激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出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