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教学方法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25996 浏览:119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事工作几年来,我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在向同学科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做法,力求不断地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实现高效教学,现就我的教学方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在听力方面,我采用的是课前五分钟练习法。在平常的教学中,每天课前五分钟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段听力练习。当然,仅此练习肯定是不够的,我也会安排其他自习时间做一些与课文、单词相关的听力训练。
在课文阅读方面,我比较注重语篇教学,设置不同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整体结构。而且有了语感,对课文的理解很自然地就逐渐跟上来了;有了语感,改错和写作的水平也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在知识点方面,备知识点时我力求让有限的课堂时间真正成为学生参与的语言训练过程。语言需要大量的模仿和操练,所以备课时,在所讲的重要知识点后面我都会设法在教师用书上或在网上找些适合学生做的练习题,把以讲为主变为以练为主,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改变学生当听众的习惯,尽量变少数参与为人人参与;变偶尔练为全程练。毕竟不下水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的。
在课堂方面,课堂是备课内容的实践与检验。课堂上也是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为落脚点和衡量标准,对此,我有以下做法:(1)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让他们知道老师会听写检查什么,会学哪部分内容。(2)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一定不把因作业或个别学生的事情而产生的不愉快的个人感情带入课堂,个别问题课下个别解决,因为整体的训斥多数情况下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教学进度和和谐的课堂氛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不断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和能力。(3)对于重难点的讲解部分,举例时,我尽量使例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并使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能自己造句就自己进行原创,因为自己造的句子结构简单明了,学生一看就明白。(4)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上课容易分心走神,多叫他们回答问题。
在写作方面,我给学生布置了两种“特殊”的作业:(1)从当天所讲的词汇当中选出几个让学生造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尽可能写出一些贴近生活,又很幽默的句子,我改完作业后,特别要把有些学生的“美文佳句”用电脑投影出来让学生一起欣赏,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借机让他们猜猜是谁造的句子。(2)学生可以把当天所讲过的词汇任意选择三五个,用这些词或短语写一篇50字左右的小短文,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三五句不少;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十句八句不多。谁写得幽默风趣又符合情理,就做范文来讲评,提高学生编故事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尚佳。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单词记忆方面,我除了平时惯用的听写训练和听读训练外,还尝试着用以下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1)书写训练。俗话说,话说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学生在写单词时,也是在大脑里做一个刻录的工作。我要求学生再记单词时,必须边读边写,然后再把单词遮住,说出或写出相应的汉语翻译;也可以反过来进行记忆。有时,也要求同桌之间互相出题,让其中一个随机从本单元已学过的词汇中写十个单词,另一个写十个汉语词汇,然后交换后要求对方写出相应的英汉词汇,互相批改,打出分数,没有合格的自己定一个补救措施,让他们知道:要想记得好,就要多投入。(2)听写方式灵活多样,变任务为习惯。听写时,我除了采用传统听写方式外,在做课本上的听力训练时,把材料打在课件上,把文中的关键单词挖空,然后以适当的语速读两遍或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填写出所缺的单词。每一单元即将结束的时候,把课本里黑体的短语、词组或重点句型归纳整理出来,打在幻灯片上,让学生看汉语写出相应的英语,定期训练,使听写训练成为一种习惯。
在作业方面,作业是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与巩固,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都会在作业中体现出来。作业的布置和检查方面,我的原则是:(1)量要适中。(2)作业布置具体化,使学生知道作业要求,不但知道作业是什么,还要知道作业应完成到什么程度,是会写,还是熟读,会写哪些,要熟读哪部分。(3)只要布置作业,就一定会检查。尤其是课前的听写和背诵部分,对于这种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要坚持抓,不放松;如果做的是习题,课堂上暂无时间处理时,也要收集一部分学生做的题看看,主要看他们是否认真完成;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作业,课上利用时间统一详细讲评每个错误;对于学生不该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纠正。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向同学科的前辈们请教学习。因为我深知我之所以能够在教学上有所进步,除了我个人的努力之外,我觉得更离不开他们的处处帮助和指导,是这个团队提供给了我成长所需要的沃土和空间。
(作者单位 重庆市涪陵第十七中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