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英语教育比较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5179 浏览:189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英语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人们以为|教育论文网|英语是英语语言专业和文学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到现在国际上的看法是任何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都必须接受外语教育,而英语语言已经成为了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此期间,中国和德国政府也都意识到了现存的英语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两方面问题。一是目前英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存有一定的缺陷,不够完整;二是从学习者获得的外语能力上看,外语教育在帮助学习者获得适应全球化社会需求的英语使用能力方面还有欠缺。鉴于此,英语教育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和实施政策来改善这一现状势在必行。对此,Noss提出了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存可体现在政府、教育体系及院校三个层次的学说。本研究以Deci于1985年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比较研究中国与德国的高等教育中英语教育规划与政策,学生对外语教学技能要求以及学习者对目前的英语教育的态度的差异。本研究设计首先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从外语教育的地位、外语教育本体及语言习得三个角度,对中国与德国的英语教育政策规划进行了描述性对比研究。研究从政府,教育体系及教学机构三个层面上分析了两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结果显示,德国外语教育政策从政府的角度较为明晰,对外语教育提出了纲要性的指导;中国的外语教育政策较具体,注重细节,但培养目标不够清楚,对外语教育的地位,外语教育本体及语言习得规划部分要达到的目标指导不够全面。研究发现,两国的英语教育体系都不够完善。在外语教育体系层面上,研究发现中国外语教育的政策与规划倾向于语言学习。中国的外语教育夸大|教学论文网|语言学习,外语政策有利于提高学生终身自我学习技能。与此相比,德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缺乏明晰具体的要求,对语言知识学习要求泛化。同时,研究结果还发现,现实的外语政策和规划都有忽视对学习者的倾向。通过逐项对比研究中德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研究发现,两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都不够完整。外语教育的三大构成部分为教育大纲、教学和学习者,讨论中国与德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优点与不足,没有学习者介入的评估反馈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说,在我们比较教学机构层面上外语教育政策与策略执行情况时,获得学习者介入的数据是对比研究的必须。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问卷使用Richards于2001年在佛吉尼亚大学对该校1999届及之前文理科研究生问卷调查其外语教育实施情况的问卷。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学生对外语教育的态度,发现各自目前的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优点于不足。研究采用了的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问卷采用Cronbach'sAlpha系数。该问卷在中国与德国学生间发放。40名中国大学生与40名德国大学生介入了问卷调查。问卷的目的是研究两国在制定英语教育规划政策的过程中是否将大学生对于英语教育规划的态度考虑在内。问卷调查的重点从全球化进程中学生的交际技巧、跨文化技巧、自我培训技巧以及汲取本专业知识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在国际外语教育的新概念的框架下,对照比较目前中国和德国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实施效果。研究数据显示,中德两国的学生对于英语终生学习以及交际技巧持有极不相同的态度。这一结果可以从教学机构层面来解释。德国教育规划在教学机构层面上具有上风,由于它提供了清楚的设计构想,允许教学机构进行独立的语言规划。德国的语言规划提倡开放性规划,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使德国语言教育规划在英语教育中显示出上风。然而,中国的英语教育局限于细致的由语言为导向的教学大纲。这种政策规划方式在涉及学习者在教学大纲的地位时显示出弊端。中国的教学大纲更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两国外语教育规划在教学机构层面上的不同设计体现了对不同语言技能的侧重,也体现出两国语言教育规划的利弊,导致了学生对于不同的语言技能的发展倾向。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学生的自我学习技能优于中国学生,这归因于中国高校对以英语为终身学习所需要技能重视不够,态度不够明确。在英语教育层面,德国的政策以技能为导向而不是以语言为导向,削弱了语言与自我学习技能之间的联系。但是,中国的英语教育政策以语言为导向,夸大|教学论文网|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技能,这是中国英语教育政策在教学机构层面的上风所在。通过访谈,研究还发现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为通过考试而学习语言,而不是为了掌握技能而学习语言,因此国家通过统一考试来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也是中国语言教育规划政策的上风之一。德国学生汲取本专业知识的技巧比中国学生更胜一筹。研究者对比中德两国外语教育规划之后,发现学生汲取本专业知识的技巧与交际技巧有一定关联。中国的教育政策把英语作为实际应用的工具,对于中国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交际能力很弱,这是由于这种政策难以在学生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德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也高于中国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差异。中国学生以为|教育论文网|英语是一种工具,仅仅使用在工作之中;而德国学生将语言学习上升到精神层面,夸大|教学论文网|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学习的目的是能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工作。这两种不同的动机显示,一方面中国学生并没有从学习英语中受益,而另一方面,德国的学生掌握语言受益匪浅,他们的职业生涯在英语学习的帮助下充分扩展。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技能是极其重要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文化与跨文化意识较弱,对语言学习增进了解文化及掌握跨文化交际技,以及可拓宽自身的世界知识熟悉不足。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外语教育规划政策之上。中国的外语教育规划政策中没有突出语言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之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观点。以上结果产生的原因有历史因素,也受到高校外国教师缺乏的影响。本研究显示中德两国都仍需要在外语教育规划问题上多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及完善其语言政策,而中国的英语教育更应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在此,本论文作者期望同仁们今后可从其他角度对中德两国英语教育规划与政策进行更见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关键词】:英语教育规划政策全球化高等教育中国德国
【论文提纲】:Synopsis5-11ChapterOneIntroduction11-171.1ThequandaryaboutEFLpolicyandplanning12-151.2Significanceofthestudy151.3Componentsofthethesis15-17ChapterTwoTheReviewofLiterature17-352.1Relatedtheoriesoflanguagepoliciesandplanning17-232.2EFLpolicyandplanninginhighereducationinChina23-272.2.1China’sEFLdocument24-252.2.2ResearchontheEFLpolicyandplanninginChina25-272.3EFLpolicyandplanninginhighereducationinGermany27-322.3.1Germany’sEFLdocument29-302.3.2ResearchontheEFLpolicyandplanninginGermany30-322.4StudiesonEFLeducationinChinaandGermany32-332.5Summary33-35ChapterThreeResearchMethodology35-593.1Researchdesign35-393.1.1Objectives363.1.2Participants36-373.1.3Instruments37-393.2ResearchprocedureandDataanalysis39-413.3Researchfindings41-573.3.1ProsandconsoftheEFLpolicyandplanninginChina41-463.3.2ProsandconsoftheEFLpolicyandplanninginGermany46-493.3.3ComparisonoftheChineseandGermanEFLeducation49-573.4Summaryofresults57-59ChapterFourDiscussion59-704.1ProblemsoftheEFLeducationinChina59-624.2ProblemsoftheEFLeducationinGermany62-634.3ComparisonofEFLeducationoutcomeinthetwocountries63-674.4Implications67-684.5Summary68-70ChapterFiveConclusion70-745.1Limitations725.2Suggestions72-74References74-83Appendix83-92Acknowledgements92-93导师及作者简介93-94摘要94-97Abstract97-1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