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作让学生习作不再“贫血”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16427 浏览:714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生自身生活多姿多彩,却不能有效反应自身的习作中。每临习作,总是为习作的内容捉襟见肘。通过反思与实践,本文提出学生习作应该在阅读中夯实习作基础、在常态中坚守习作习惯、在表达上鼓励习作自由,从而有效解决学生习作贫血症。
关键词:夯实阅读坚守习惯鼓励自由
学生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五彩缤纷,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但遗憾的是,学生习作内容总是显得干瘪,语言更是空洞,各种形式主义的空话、套话,大行其事。笔者不禁反思,为什么原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却不能有效走进学生的习作世界呢?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改善这样的状况呢?

一、在阅读中夯实习作基础

习作与阅读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体。大量有效的基础性阅读才能为学生的习作补足足够的养分,滋润学生的习作素养。反之,学生大量实弹的练写才能促发学生基础性阅读的有效吸收。所以,学生的习作症状根源在广泛阅读的缺失。

(一)扎根课内,习得表达方法。

教材中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范例,是学生习作内容的重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内容的体悟上,更好引导学生细致品味文本作者创作文本表现出来的语言锤炼和精妙构思中,要从表达化本位来确立自身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即能受到习作方式的指导,从而为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奠定基础。

(二)拓展课外,增强文学底蕴。

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应该是能够熏陶学生心灵情操,提升学生能力的典范之作,可以是课文创作方式类似的文本,以便将课内所得延伸到课外,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中夯实学生学习所得;可以是经典的儿童文学,用鲜活的生活素材和生动的语言浸润学生的心灵世界和语感图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切不可一味地让学生阅读所谓的作文书,光在习作技巧上打磨,而丢失了文学熏陶的底蕴。

二、在常态中坚守习作习惯

不少文学大家的体会告诉我们,习作能力的提升并无半点捷径可走,大量实践练写才是根本出路。试想,缺乏了足够的言语实践,学生语言文字怎么可能灵活运用?生活中涌动的素材怎么可能信手拈来?唯有将学生的思维推向生活,在生活的浪潮中感受生活的丰富,才能为习作的创作源于:论文库www.618jyw.com
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一)在校园生活中吸收习作资源。

校园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缩小型的真实社会,每天校园内的人和事都鲜明地呈现在面前。素质教育衍生出的各种校园活动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如读书节、大队委竞选、小歌手比赛等等。教师要善于补充校园内重要鲜明的事件,帮助学生养成发现资源、汲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长期坚持,学生不必为习作无内容可写而烦恼。

(二)在社会生活中汲取习作资源。

与校园生活相比,社会这一舞台更是一片广袤的天地。感知寻求社会活生生的事件,不能局限在一隅被动接受信息。教师要主动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主动体验,获取资源。如热心参加公益事业,拜访老人、维持交通、调查走访等等。同时,当下社会是信息时代,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社会事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途径留心热点话题,为学生的习作积累真实原始的第一手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三、在表达上鼓励习作自由

在完成了对习作素材的汲取后,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置在学生内心世界的真情表达上。教师首要转变学生习作就是提升表达能力的传统理念,树立创作是为了表达,为了抒发涌动在心中不得不说的话语的崭新理念,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一改完成任务的压抑心理,确立习作是与人沟通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心中的天真与烂漫。

(一)让真实的情感自由地流淌

学生习作是真情的交流,是真心的倾吐,是真诚的沟通。儿童视角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不必要求学生按照成人世界的逻辑与规制来进行情感观点的呈现。让学生用自己内在的情感体系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才能将真正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
例如一位四年级老师带领学生春游之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习作过程中一位同学写出了一句话:水劈不开,斩不断。教师却认为这不是写景的句子,与春游的话题无关,示意学生删去。殊不知,学生这样的神来之笔一定是缘于生活观察中自己的感悟所得,这样难能可贵的句子却在教师权威和强制下夭折,完全违背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初衷。学生习作的能力如何能够提高得了?
这里无需教师的牵制和羁绊,甚至无需教师的指导与点拨。教师只要静下心来,欣赏学生的表达,宽容学生的稚嫩,让学生享受自由表达乐趣即可。

(二)让独特的感受自由地表述

习作的创作不仅是为了表情,也是为了达意,就是要学生在习作表述自己的观点,呈述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独特的体验融合进学生的作文世界里。如在教学写一篇夜景的习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说松树在宁静的夜晚,像什么一样守卫着大地。一位 学生辟口而出:像木偶人,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这位教师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创意,木偶人和松树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似之处。然后引导学生从松树的形态入手,学生恍然大悟自己的这一比喻并不十分恰当。这个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自身教学主导的作用。面对学生表述的不足,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将在表扬中肯定了学生话语的价值。即便学生的语言进行了修改,也是在原有的语言体系基础上继承和创造。可以说,这一教学完全尊重了学生的创意表达,尊重了学生对于世界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享受着习作的快乐。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巨大工程,需要教师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入手,时刻怀揣着习作教学的意识,在教学和生活的每一点中开掘出为学生习作服务的资源,才能在真真切切的引导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