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学生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22906 浏览:984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课程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高效课堂
1003-2851(2012)-10-0139-01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改中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是要打破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对知识的体验等做法,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最少的时间,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论述,希望能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2009年6月12日,江苏省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五严”规定。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学习要求却提高,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则变得刻不容缓。
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呢?笔者认为还是要从课堂的参与者身上着手,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只要这两者做到位了,高效课堂就达到了。

一、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由于现在高考模式的变化,学生越来越重视语数外。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校学习时间更少了,学生课后几乎没有时间停留在语数外以外的科目的预习和复习上,历史的学习只有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因此这四十五分钟非常珍贵,每一秒都需要教师为此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获得高效的收获。课前准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依“标”扣“本”,明确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首先就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课本,制定好目标,分析出重难点,因为这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
其次,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是低效的。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指导预习、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
再次,循序渐进,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以上大量的准备,可以说,上课时教师已经是胸有成竹了,接下来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师就是要将自己的准备各个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让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学生在自己的课堂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历史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也十分必要。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才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是高效课的标准。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的成功,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加深对相关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加深和拓宽了相关学科的学习,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有的学生在参加研究性学习后深有感慨:“研究性学习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鲜花和阳光,它能带给我们挑战的自信与创新的快乐,在经历长途跋涉后,收获累累硕果,那种成功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还有的学生说:“在研究中,我们体验着作为主体的自由,我们体验着学习开放性的快乐,我们更深深体验到研究的艰辛与合作的重要……”可以看出,在研究性学习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与合作的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着书本中无法体验的酸甜苦乐,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发现和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张扬了个性。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吗?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真正的科学研究,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另外,由于学生受个人文化知识积累程度的制约,搜寻资料来源也有限,学生之间必须团结协作,将信息资源共享。如在研究“近代中国的中美关系”时,笔者组织了几乎一个班的学生来参与。因为近代中国100多年的历史,仅几个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搜集到详备的资料,在确立好课题后,学生进行了分工,一组搜集旧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料,二组搜集新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料,小组长在每个组下面又分设几个小组,如二组的三个小组中,A搜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资料,B组搜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年)资料,B组下又有小组分别负责“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和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组员们在厚重的历史中,翻找着一丝一缕,在浩淼的历史尘埃中,捕获着一点一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从零碎、散乱的资料中摸到了主线,理顺了脉络,再次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责任人,有效教学交给教师的是一片极富有创造性的空间。学生在有效的历史学习中,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不会感觉学习上的压力,所学所思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实用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