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主观能动性革新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19862 浏览:847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标》为准绳,根据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教师从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已有经验、选择恰当的媒体、加强活动设计、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等四个方面来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教学方式;学生;主观能动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标》也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教学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教师组织下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权威”,不再是“主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交流的朋友,学生自主性的引导者。那么教师如何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呢?

一、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已有经验

从结绳记事开始的原始人类文明,到以二进制开始的数字信息社会,无一不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于生活。传统教学注重知识内在的逻辑性,而忽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难以理解有些教学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经验来设计教学,从而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很好理解。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首先创设如下情境:丁丁和冬冬在野餐时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一个蛋糕、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当学生说出两瓶矿泉水每人分一瓶,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让学生体会苹果和矿泉水两人分得一样多时,指出数学上把每人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而老师接着指出,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再引导学生把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吗?应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分数。

二、选择恰当的媒体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由于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及集声音、动画、图片于一体,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就为教学媒体的选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我们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多种媒体,如图片、幻灯、实物、教具、学具、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设备设施为教学服务。教师不但要熟练地运用各种媒体,而且还要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的教学信息,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如我在教学第九册行程问题时,就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课件。在教学时,我就借用了该课件的内容,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行程问题中的同向、背向、相向而行的意义。由于形象直观的演示,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了同时出发相向相遇,已知路程和两人速度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移时,用多媒体制作出实际生活中的电梯、缆车、窗户、滑梯的运动情形,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运动,并说出运动的特征,然后揭示课题平移。

三、加强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摆、折折、剪剪、拼拼、画画、比比、量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节时,在学生初步认识1/2后,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二分之一又该怎样表示呢?要求学生折一折,然后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在学生充分展示了横、竖、斜三种不同的折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概括理解,这三种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两份,并且涂色部分正好是其中的一份,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然后教师又安排了用刚才折一折的方法,把你最想表示的这个几分之一用斜线涂出来。这些操作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在学生已有认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先尝试再讨论,最后教师再总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尝试中主动发现了规律,掌握了知识,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培养。如:我在教学最大公约数时,在学生初步掌握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后,让学生通过练习对6和18的最大公约数6,5和9的最大公约数1,加以观察,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的最大公约数有什么特征?这每组中的两个数又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发现规律: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哪个比较小的那个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最后让学生再举例证明。同样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成倍数关系,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倍数的规律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去发现。
当然,教师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体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的方式方法还很多,笔者只谈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